现如今,止血带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及关节置换手术中,其优点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为大多数骨科同道所接受。
但是止血带临床应用的不良后果报道也屡见不鲜:深静脉血栓,皮肤坏死,肌肉及神经损伤,肢体肿胀影响切口愈合和功能恢复,止血带压迫部位及肢体远端的术后疼痛等。
在下肢骨折中,止血带使用与否,可以先看下一些研究:
(一)
低能量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本研究发现,两组手术时间相当,应用止血带会减少术中出血,但是术后的出血量多于非止血带组,造成患者的总出血量相当;切口内的出血点在不用止血带的情况下能比较彻底的电凝止血,无血管的再灌注,因此非止血带组术后的出血较止血带组减少。
大多数学者认为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以使得氨甲环酸通过血液循环快速分布到各级血管中,从而有效减少出血。有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局部使用联合静脉滴注能有效减少出血及引流量,而不增加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软组织损伤情况方面,止血带释放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起周围组织水肿;非止血带组术后的出血量减少,因此非止血带组肢体肿胀情况也较止血带组减轻。
疼痛是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术后早期疼痛非止血带组患者也较轻。非止血带组患者早期肢体肿胀较轻、疼痛程度较轻,因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也优于止血带组。
综上所述,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不使用止血带,并不会增加总出血量,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能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及肢体肿胀,改善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但可能是由于低能量损伤的原因,需要更多的病例数及其他部位的骨折纳入进一步研究范围)。
(二)
闭合性胫腓骨下段骨折
闭合性胫腓骨下段骨折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并不明显增加出血量,且不影响骨折端暴露及复位固定质量。
本研究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使用止血带的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肿胀均优于对照组;同时,不使用止血带可规避相关并发症,本研究显示,对照组存在止血带疼痛、麻木、水泡及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观察组无此类并发症。
综上,提示胫腓骨下段骨折手术中不使用气囊止血带,可在保证手术质量同时减少术后止血带相关并发症,且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相对较轻,患者术后舒适度增强,因此,不建议在胫腓骨下段骨折手术中常规使用气囊止血带或尽量减少止血带应用时间。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虽统计学显示胫腓骨下段骨折术中不使用止血带存在优势,但仍需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三)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有部分患者存在术后切口愈合延迟的情况,这和多种因素存在联系,有研究提出术中使用止血带是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在本文所得数据当中可得到验证,术中应用止血带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康复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但本文的研究例数相对较少,因此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参考性还相对较低,需要同仁继续不断探索研究。
(四)
下肢开放性骨折
背景:研究在下肢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中使用止血带是否会导致缺血和再灌注,是否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方法:一项对名胫骨或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均参加了FLOW(开放性伤口液体灌洗)试验,研究独立变量是术中是否止血带使用,主要结果研究指标是术后1年内非计划再次手术和非手术的伤口并发症。
结论:研究显示,止血带的使用不影响下肢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然而,在严重的开放性下肢骨折病例中,止血带的使用与非计划再手术的风险增加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谨慎使用止血带。
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术前、术中、术后,使用各种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加速病人的康复,让更多的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
(快速康复的核心理念包括:患者术前教育、优化麻醉方法、优化外科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充分止痛治疗、护理营养及下床活动)
因此,在下肢骨折手术过程中,我们应谨慎使用止血带。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