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文医话多学科诊疗确诊罕见病例骨硬化

近日,新疆医院(医院)风湿科主任照日格图、韩玲副主任医师与干部二科副主任祁燕共同确诊一例罕见病例——骨硬化症。

患者男性,72岁,年1月20日因“颈部腰背关节疼痛间歇性发作十余年”收治我院风湿科,患者曾在32岁、61岁因骑马摔倒分别导致左侧股骨骨折、肋骨骨折,20年前患有布氏杆菌病史。入院查体发现其双手指关节压痛,屈伸活动受限,双膝关节、颈腰椎活动欠利,无明显压痛。

照日格图主任医师和韩玲副主任医师首先考虑患者是否患有骨关节炎,入院后,因骨密度高无法完成腰椎骨密度检查,故考虑患者是否患有骨代谢方面的疾病,遂请干部二科祁燕主任医师会诊。

祁燕主任医师仔细询问病史,结合X-Ray:椎体呈“夹心饼”样表现,长骨皮质增厚,髓腔缩小,颅骨皮质增厚,结合骨密度高,考虑骨硬化症,因患者老年起病,首先排除肿瘤因素,建议完善相关检查,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2.01ng/mL,余(-);血尿轻链kap、Lamp(-),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抗核抗体(-),甲状旁腺素47.76pg/ml,总1型胶原氦基端延长肽.70ng/ml,骨钙素67.00ng/m1,25-经基維生素D14.40ng/ml,β-胶原降解产物1.18ng/mL,24小时尿钙:1.50nmo1/24h,骨扫描:提示未见异常。

颅骨皮质增厚

长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

椎体呈“夹心饼”样改变

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随后,祁燕主任医师将患者医院内分泌科骨代谢组姜艳教授,请其会诊,姜艳教授考虑本病例属于成年型骨硬化症,未发现致病基因,也未发现肿瘤相关病变,针对骨硬化症,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手段,其颈腰背关节疼痛可能与骨质退行性病变有关,建议采取对症处理。患者目前有维生素D缺乏,可补充维生素D滴剂及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硫酸软骨素以改善症状,缓解疼痛。遵嘱执行,患者于年2月15日好转出院。

骨硬化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容易确定,此例患者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第一时间汇集各科专业力量,提高罕见病、疑难病例的诊治效率,降低误诊率,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就诊负担,使患者尽早得到准确的治疗。

知识链接

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OP)又叫大理石骨病、石骨病等,ICD10编号为Q78.(.10.4)。骨硬化症是由破骨细胞功能缺失或破骨细胞缺乏引起的一种骨疾病,特点是骨内出现一定范围的骨结节,影像学检查中骨密度增加。颅骨为好发部位之一,且具有骨密度增加,骨质畸形,并累及颅底等特征。患者骨质极为密,并失去原来的结构,犹如大理石,但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尚可伴贫血、眼萎缩及耳聋等情况。一般认为,绝大多数病人在出生前即已开始有病变。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恶性(幼儿型)及良性(成人型)两种,如果是重型,又叫恶性型,常见于婴幼儿,患者发病早,进展快,同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常受累,表现出贫血、出血、肝脾肿大。

目前为止,认为骨硬化症有3种遗传类型,分别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O)、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O)和X连锁遗传(XLO)。在新生儿中,ADO发病率大约为1:,ARO发病率大约为1:。ADO的症状相对温和,ARO的症状特别严重。症状较轻患者往往是由于其他疾病或骨硬化症引起的并发症就诊而发现骨硬化症,这增加了病例的采集难度。

骨硬化症发病机制

在一般情况下,骨结构的形成与成骨细胞的不断成骨和破骨细胞的重吸收相关,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二者协同,在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功能和数量的改变,都会对骨量与骨的结构产生影响。有研究显示,骨硬化症的产生与破骨细胞的数量,破骨细胞参与骨的重吸收过程有关,所以根据影响骨重吸收过程的不同,可将骨硬化症分为破骨细胞富集型骨硬化症,破骨细胞缺乏型骨硬化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不同类型骨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不相同,临床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查来明确骨硬化症的诊断。目前X线片检查是骨硬化症的主要检查方法。其特征为:

①椎体上下缘骨质密度均匀增高,而中部密度较低,呈“夹心面包”样,也称“三明治”样改变;

②髂骨翼见平行层状弧线形高密度影,两高密度弧形线间密度相对较低,呈“年轮样”改变,或称扇形“同心圆”征;

③“骨中骨”征象,常见于长短骨及肋骨;

④长骨“粉笔”状改变,表现为长骨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呈均匀一致密度增高;

⑤颅面骨特征性改变,以颅底骨质增生硬化为著,顶枕骨骨质增生明显可表现为“鞋底”样改变,面部骨质硬化可呈典型的“面具”征。

此外骨硬化症还需要与一些常见的骨硬化相关疾病鉴别,如氟骨症、全身多发成骨性骨转移、肾性骨病等,其鉴别要点如下:

①氟骨症为全身性骨质增生,具有一定的地区特异性,患者有一定的氟接触病史,除此之外,氟骨症多伴有氟中毒的其他征象如氟斑牙,关节酸痛等,X线检查可见韧带及肌腱附着处钙化;

②全身多发成骨性骨转移多见于癌症转移,其骨硬化多为不规则的均匀改变;

③肾性骨病是骨营养代谢障碍所导致的一类疾病,在广发骨硬化的基础上还可见佝偻病、骨质软化等骨营养不良的相关症状。

骨硬化症临床治疗

对于ADO来说,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由于骨硬化症的骨结构易碎,患者应减少活动,注意预防摔倒,合并病理性骨折时可按照骨折处理,骨折可以正常愈合,如果出现合并感染,往往不容易治愈。因此对于各种类型的骨硬化症,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是治疗ARO唯一的方法,事实上,破骨细胞就是起源于干细胞,因此HSCT可以恢复骨的重吸收功能。大部分的症状(如骨硬化、骨髓衰竭和骨髓外造血等)都可以经HSCT治疗而得到逆转。

姓名:祁燕科室:干部二科职务:副主任职称:主任医师、副教授社会任职:全国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学会委员,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医院内分泌科进修1年。专业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擅长甲状腺疾病(妊娠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骨质疏松症以及垂体(矮小)、肾上腺、性腺(性早熟、青春不发育)等内分泌疑难杂症的诊治。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全天,周五下午,周日上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youyt.com/bgyy/10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