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股骨髓内钉高龄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

脸部白癜风能根治吗 http://m.39.net/pf/a_6820983.html

编辑:赵行琪南方医科大学第医院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老年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和复杂程度正逐步升高,并呈现加速的态势。然而在临床上,高龄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选择手术的治疗方案,还是非手术治疗方案,现仍存在争议。

高龄患者踝关节骨折时,若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通常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制动及限制负重。若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患有骨质疏松以及软组织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不仅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很高。

相较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来说,跨踝关节髓内钉技术一定程度上属于微创固定,患者也可在术后早期下地活动,避免了因卧床或是传统切开手术术后恢复期较长不能早期活动所带来的并发症。

因而为了帮助高龄患者尽早恢复日常活动,使用胫距跟(TTC)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已经日趋流行,尤其是对功能恢复要求不高的高龄骨质疏松患者。

胫距跟髓内钉

随着胫距跟髓内钉应用的增加,临床医生也发现了它同样存在问题:后足区域以及胫骨中段由于应力的集中易发生假体周围骨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英国研究人员在近期Injury杂志上分享了改用逆行股骨髓内钉作为加长版的胫距跟髓内钉,使跟骨与胫骨近端形成相对固定,来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经验。

患者信息

研究人员纳入从年1月至年11月间的16例患者,这些患者平均年龄为73岁(50岁-96岁),其中女性12例,男性4例。所有患者均至少存在3处以上并发症,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为3级。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并使用AO分型原则对其进行评估。

手术技术

1、患者取仰卧位,在跟骨足底面取2cm切口,钝性分离至暴露跟骨。

2、手法复位踝关节骨折后,沿跟骨、距骨至胫骨置入一根导丝,随后扩髓,并更换为长橄榄针,并测量至胫骨结节的长度。

3、在充分保护软组织结构后,继续扩髓至13mm,然后置入1根长度适宜的逆行股骨髓内钉。

一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前后X线片

术后处理

术后7-10天内,患者静卧,限制负重,手术7-10天后允许部分活动。此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6周的抗静脉血栓栓塞治疗,并在第6周评估负重下的前后位和外侧位影像资料。

术后随访

基于所有纳入患者的平均21个月的随访记录,所有患者均基本恢复了术前的活动能力,其中有4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死亡。随访期间,未发现任何切口并发症或深部感染。此外,未发现任何内固定失败或假体周围骨折的情况。

技术总结

对于高龄和体弱患者的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使用逆行股骨髓内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与传统固定技术相比,该手术技术可以带来更低的切口并发症和更短的术后恢复期,使得患者更早恢复日常活动。

此外,由于逆行股骨髓内钉可置入胫骨结节水平处,能有效降低胫骨中部应力增加的风险。与标准胫距跟髓内钉相比,使用更长的逆行股骨髓内钉所导致的假体周围骨折事件更少。

需要强调,选择该手术前需要评估患者对于术后活动度的需求程度。接受该手术后,患者跟骨的活动性将会降低,因此对于术前基础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来说,该手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功能要求高的患者,不建议采用此种治疗方式。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得文献原文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youyt.com/bgtb/5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