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跑者的足跟痛足底筋膜炎的康复

足底筋膜是由多条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从跟骨一直延伸至脚趾之间,对于足部的肌肉、血管、神经具有保护作用,也是维持正常足弓的重要结构。

足底筋膜炎是引起足跟痛的常见原因,足底筋膜炎又称足跟疼痛综合征、慢性足跟疼痛、赛跑者足跟(runner’sheel)、跟骨下疼痛。导致这一原因的是由于足弓结构或力学异常引起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发生的病理改变。表现为晨起下地或休息一段时间后走路时足跟疼痛,行走后疼痛常好转,但是长时间、连续的或剧烈活动后疼痛再次发生,疼痛部位位于足底筋膜跟骨的起点、跟骨内侧结节处,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

足底筋膜炎经常可见于运动员、长跑爱好者、长期站立人BMI大于30kg/m2、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群体。从结构功能上来讲,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与出现踝背屈受限、扁平足、足过度旋前、足内在肌力弱和下肢灵活性差有密切的联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水平发生的变化可能降低了肌腱和韧带包括足底筋膜的张力、弹性和再生能力,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从而韧带和肌腱容易断裂,愈合时间较长,因此也成为了易发病人群。

正常足和足旋前

扁平足足底筋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的结果,包括X线、超声检查,用来排除跟骨骨折或其他骨性疾病,超声检查足底筋膜在跟骨处的厚度来判断炎症的程度。

康复治疗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严重程度来区分。症状严重患者可采取手术如足底筋膜切开术:开放性足底筋膜切开术,切断足底筋膜内侧束,如果骨刺存在,用骨锉将其磨平,有的游离拇展肌预防神经卡压。但是开放手术后大约5%患者术后会再次发生足跟痛,足底筋膜过度松解引起扁平足,神经卡压以及瘢痕引起的疼痛。

临床上更多选择是保守康复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包括药物注射治疗、理疗、运动疗法,辅助器械矫正等。

1.药物注射治疗: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注射逐渐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超声引下介入治疗相比传统的封闭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的精确度。2.理疗的方法主要选择体外冲击波、肌内效贴:可以对疼痛发生较广泛的人体组织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变伤患处的化学环境,使组织产生并释出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同时冲击波可以破坏疼痛受体的细胞膜,抑制疼痛信号的产生及传导,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和炎症反应,松解患处钙质沉着,减轻水肿并增加组织的机械负荷,促进组织的康复。肌内效贴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淋巴”贴扎增加了局部皮下组织间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通过贴布向足跟部的回缩力控制对足底筋膜的拉力。

冲击波疗法、肌内效贴扎技术

3.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足底筋膜炎。通过训练来调整肌肉及筋膜的长度及张力,促使其重获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对肌肉及筋膜结构进行改善,从而来治疗劳损并预防再次发生。包括常规的牵伸训练和肌肉能量技术(MET)。

①牵伸训练:小腿三头肌、跖腱膜牵伸维持30秒,休息30秒,重复数次,共3分钟

②肌肉能量技术(MET):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放松训练,训练胫骨前肌,改善足背屈

③放松筋膜:利用手法或者泡沫轴的方式放松小腿后侧筋膜,调整筋膜张力。

4.辅助器械矫正:

采用特制的足弓矫正鞋垫改善足弓塌陷或过高,形成正确的足部生物力线,改善足跟痛的情况。

总结:

足底筋膜炎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通过综合的康复手段比采取单一的康复方式更会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疼痛等症状的同时,纠正异常的足部生物力线,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youyt.com/bgcb/9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