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中医骨伤科技术创新运用有限切开单切口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支持,特别是治疗高危急重难病例,要追求高质量的疗效,需要更多更好更精湛的医疗技术来服务,尤其是遇到复杂危重的骨折病例,更需要创新的创伤小风险低的医疗技术来支持。

近日,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了一名38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主因下楼梯时摔倒扭伤右侧踝关节,导致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于伤后1天入住我院。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右侧三踝粉碎性骨折,根据其骨折形态和损伤机制分型为:外翻外旋C型,该型骨折为结构最复杂、塌陷移位最严重的骨折类型,严重的影响了踝关节的功能。

患者术前影像

为了早日恢复踝关节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其分型,待水肿消退后给予手术治疗。但手术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骨折分型的优点是以损伤机制分类,对手法复位及固定具有指导意义,按损伤机制推理可以发现隐形的损伤及韧带损伤,对术后复位不良查找原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按照分型,将该病例的后踝的内侧和外侧骨折块在单入路中不能得已充分显露,更不能很好的兼顾并内外侧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尤其是后内侧骨折块受皮肤及跟腱软组织的阻挡更不易操作。为了减少创伤及对踝关节软组织的损伤决定在踇长屈肌的外侧和内侧缘进入显露后踝的内侧和外侧部分,这样采用中空螺钉无需经皮及调整特殊角度直接在导向针的导引下打入四枚螺钉,就可以坚强固定。而外踝则在皮下稍作游离于腓骨长短肌前缘进入做腓骨外踝的固定,内踝则闭合复位经皮中空螺钉固定。这样就在踝关节后外侧做有限单切口采用三入路将外踝、后踝的内、外两骨折块分别给予了解剖复位和坚强可靠的固定。恢复了踝关节的解剖关系,踝关节的功能自然也就得到了高质量的愈后疗效。

患者术后影像

采用该手术方式不仅减少了切口的数量,更关键的是减少了有创操作对踝关节软组织的损伤,出血少,操作难度小,充分显露术野,术后恢复快,即术后即可非负重足趾及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4-6周即可部分负重锻炼,8-10周基本恢复正常状态,术后恢复的高质量疗效需要北亚的高精尖的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供稿

中医骨伤科夏铁成

往期回顾

◆北亚名医推荐|中医骨伤科主任——郭海牛!

◆北亚中医骨伤科微创手术助力髋部骨折高龄患者早日恢复行走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youyt.com/bgbz/8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