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骨折功能复位标准的是:
A.允许下肢骨折存在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侧方成角
B.儿童下肢骨干骨折缩短2cm以内
C.骨折部分的旋转移位不必完全矫正
D.复位后骨折断端对位达1/5
E.骨折部分的分离移位不必完全矫正
B
专业综合-运动系统-骨折概论-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功能复位的一般标准包括:
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②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尺桡双骨折复位要求对位对线均良好;
③下肢骨骨折部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移位则必须完全复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轻微成角移位不必完全矫正;
④成人下肢骨折缩短移位不超过1cm,儿童无骨骺损伤时下肢缩短移位不超过2cm;
⑤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1/3,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3/4。
由以上可知该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骨折的治疗三大原则为: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按复位标准可分为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按复位方法可分为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应争取一次成功,争取达到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进行多次复位。切开复位的指征包括:①骨折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②关节内骨折③手法复位失败④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⑤多处骨折⑥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固定可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区别在于固定器材位于体外还是体内。
外固定包括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支具、持续牵引器(①颈椎骨折脱位可用枕颌带牵引和颅骨牵引②股骨骨折可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③胫骨骨折可用跟骨牵引)。
内固定包括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加压钢板等。
康复治疗可分为早、中、晚期,
1)早期即骨折后1~2周内,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肿为主;
2)中期即骨折2周以后,康复治疗目标是防止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3)晚期即骨折已愈合,外固定拆除后,康复治疗为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恢复,并消除残留的肢体肿胀和僵硬。
骨折的愈合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血肿炎症机化期;②原始骨痂形成期;③骨痂改造塑形期。
骨折愈合的临床标准为:
①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平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备注:第七版教材中骨折愈合标准关于拆除固定后患肢负重、连续行走等相关标准在第八版教材中已删除)
执考助手
丁香园出品
ou
执考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在这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包含十年执考真题的「掌上题库」。
小狐狸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