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育儿宝宝学走路,是否该用学步车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71.html

说到宝宝学走路,大部分人自然会想到学步车,很多人认为宝宝在学走路的时候,都得靠学步车启蒙。虽然学步车已经非常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但部分家长对于究竟有没有必要用学步车,还是很有争议的。

学步车能早走路?

学步车这个说法是非常有误导性的,它不但不会帮助学步,相反美国有研究表明,使用学步车的宝宝通常会比不使用的宝宝晚走路至少1个半月。走路是所有大运动发展中最有挑战的,之前的抬头、翻身、坐、爬都是在为这个做准备。它要求孩子整个身体肌肉都非常强壮(尤其是核心肌肉和大腿肌肉),要求整个身体系统可以流畅沟通,也就是大脑可以发出指令告诉身体怎么做,而身体需要准确地调动各方面的肌肉群来运作。

而使用学步车其实是干预和打断了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对话,给予了身体额外的本不需要的帮助。这就好比读书时我们写作业,本来自己完成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但同桌却借你抄。表面看来孩子好像可以走了,但其实身体和大脑都没有主动运作,而只是被拖着走而已。这种依赖的时间越长,孩子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意识就会大大被削弱,反而延误了走路的发展。

同时,由于这类学步工具都是让孩子坐在里面,很多宝宝核心不强或者身高不够就会出现踮脚走路的现象,长期以往就会强化了这个不良姿势的习惯

权威建议怎么说?

美国儿科学会(APP)强烈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使用学步车:“实际上,学步车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能帮助孩子练习走路,反而会打消孩子走路的欲望。”

我国卫生部5年前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也明确规定不要使用婴儿学步车:“车子会让儿童在他们没准备好时,有更大的活动力和高度,这将会使儿童处于危险之中,如:从楼梯上摔下来伤及头部。”

甚至在加拿大等国家,用学步车还犯法。早于年起,加拿大就不允许销售、宣传和进口学步车,二手也不行,就连家有学步车、放着不用也犯法,加拿大法律还规定,拥有或销售学步车,最高可能被罚10万加币,入狱6个月。

可能不少人内心好奇,小小学步车究竟暗含着多少危险成分呢?又为什么被多个国家所禁止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加拿大年的一项调查:在学步车被禁止前,每天至少有3名婴儿,在使用学步车的过程中受伤。

美国也曾公布过这么一组数据:-年,每年因学步车造成伤害,送往急诊室的案例高达2万多起。从-年,美国共有约名15个月以下孩子因使用学步车受伤,被送往急诊室就诊。

这些被送往急诊室的婴幼儿,轻者皮肤擦伤、头颈部外伤,重者骨折甚至颅内出血导致死亡。

遗憾的是,类似的情况并没能引起中国家长们的重视。

随手在某电商平台搜一下,不少和学步车有关的销售页面看得人眼花缭乱。图方便,或是根本不知道学步车的危害,不少家长依然将学步车看作小孩“婴儿防摔神器”,自认为会给孩子带来24小时的用心呵护。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很可能对孩子带来终身的损伤。

焦点访谈就曾报道过这么几则例子:年3月,青海西宁市一名9个月大的男婴,坐着学步车玩耍时滑下了楼梯,不幸当场死亡;年10月,山东青岛一名10个半月的男婴在学步车玩耍时,由于家长疏于看护,速度过快撞翻暖水瓶,男婴被开水大面积烫伤。

再到这几年,根据武汉晚报报道,湖北武汉有名叫菲菲的女婴,菲菲出生后妈妈发现,自家孩子的动作总比同龄孩子慢半拍,4个月还不会翻身,7个月还不能坐。

担心孩子一直这样下去,性急的妈妈干脆买来学步车,让才7个月大的孩子提前学习走路。

看着孩子在学步车里玩得开心,又很快学会了走路,菲菲妈妈别提有多开心了。没想到,半年后的一天,妈妈突然发现,菲菲的步态有点问题:走路总喜欢踮着脚尖。

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菲菲左侧跟骨发育不良,双足内翻,诊断为马蹄内翻畸形。

菲菲的双脚

不仅要做矫型手术,还要佩戴至少半年的支具,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遇到类似情况的,还有刚满1周岁的慧慧,在8个月大的时候,她就被家长放进学步车玩耍,过了几个月,家长发现孩子走路姿势奇怪,经过医生检查后发现:慧慧双脚并拢站立后,两膝盖间距有三指宽,属于“O”形腿,医生分析可能是学步车导致腿部发育畸形。

学步车可导致O型腿和X型腿

然而,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危害外,长时间将孩子放在学步车里,很有可能使孩子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症”,具体表现为:好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等。

看到这里,不少家长感到难以置信,按理说,好端端学走路的神器,怎么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呢?

这就不得不从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说起了,一般来说,孩子的运动系统是从大量的试错练习中获得发展的,虽然走路磕磕碰碰,还时不时摔跤。但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试错练习中,孩子的大脑获得了锻炼的机会。

可学步车的出现,剥夺了孩子大脑的锻炼机会,将孩子囿于四方小天地中,在孩子平衡能力还不好时,大脑得到了错误的信号,认为孩子可以自己走路了。因此不少儿科专家认为,学步车会阻碍孩子运动能力发展。

再加上处于学步车中的婴幼儿,不需要保持直立就能获取平衡,因此,孩子的双脚经常是弯曲的。久而久之,失去了平衡能力和腿部肌肉锻炼的机会,错误的姿势保持久了,容易让婴幼儿养成垫脚走路的习惯,严重的话,还很容易患上马蹄内翻畸形、“X”型腿和“O”形腿。

而且学步车一般都很轻,能被孩子迅速拖动,婴幼儿在快速移动过程中,摔伤、磕伤者也屡见不鲜。再加上有学步车的保护,小孩子被其他东西吸引时,往往不注意脚下,只要朝着那个方向走就可以,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分散,注意力不能持久。

同时,也有不少家长太心急了,孩子才几个月大,就着急的将孩子放进学步车里。却不知道,这样心急的结果,往往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数据表明,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感觉统和失调”,造成这种问题的孩子中,有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

怪不得有专家总结道:“学步车所增加的可移动性,远远超出小婴儿此时拥有的自然能力。”我国《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明确指出,不建议婴儿使用学步车。

过早地习得了走路,却忽视了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不得不说,家长们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更有可能产生终身性的危害。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家长们尽量遵循婴幼儿自然生长规律,让孩子一步一步学走路。一般来说,9-15个月开始学走都算正常,学走6个月后,大部分小孩子就能稳稳当当地走路了,切不可因小失大,为图省事将孩子放进学步车里,贻误孩子终生。

那如何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学步呢?

很多家长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觉得孩子过了1岁就要会走路,而且越早走路越好。美国儿科协会指出,其实宝宝在9个月到18个月之间开始行走都是正常的,而且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早走路的孩子以后就一定聪明。

对于健康宝宝的大运动发展,千万不要拔苗助长,大运动发展就像造高楼,地基扎实了,走路就是水到渠成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多趴、多爬,这两项运动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强化核心肌肉的途径。而对于肌张力异常的宝宝来说,关键是积极康复提高肌肉力量,学步车更加是有害无益。

强调

因为学步这件事,还是顺其自然的好。过早且长期使用学步车可能会引起下肢畸形,易造成足内翻、足外翻的习惯,而且还不能很好的接受平衡训练。

特别是宝宝控制学步车的能力有限,可能存在崴脚、摔伤、碰撞、翻倒等安全隐患。宝宝成长过程中有些辅助工具不是必须的,使用前家长最好权衡利弊。

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V:naonao)。

宝宝越来越大,对营养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不同月龄的宝宝适合的辅食自然是不一样的,以下是孬妈整理的一些经典辅食,希望对姐妹们有所启发。

山药蔬菜泥6m+

南瓜豆浆6m+

胡萝卜米粉6m+

牛油果蒸糕8m+

磨牙彩蔬米棒8m+

勺子饼干8m+

肉沫鲜虾稀饭10m+

干贝蛋花粥10m+

土豆丝鸡蛋堡10m+

鲜虾南瓜豆腐炖12m+

小白菜肉丸汤12m+

奶香土豆球12m+

香葱肉松土司卷24m+

南瓜小面包24m+

虫草花干贝玉米汤24m+

不知大家是否喜欢本次推荐的精选食谱呢?

现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youyt.com/bgtb/4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