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11骨科病人的护理骨与

骨科病人的护理

1.骨折的分期:

血肿机化演进期(伤后6-8小时至伤后2-3周左右)→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骨痂改造塑形期(8-12周)。

2.骨折的临床表现

(1)全身:

①休克;

②发热:一般不超过38℃,如超过39℃应注意感染的发生;

③疼痛;

(2)局部:

①一般表现: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

②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假关节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

(3)并发症

①早期:

休克;

血管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尺神经-爪形手;正中神经-猿手;桡神经-垂腕);

脊髓损伤;

内脏损伤;

脂肪栓塞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②晚期:

关节僵硬(最常见);

损伤性骨化;

创伤性关节炎;

缺血性骨坏死;

缺血性肌痉挛;

压疮;

坠积性肺炎。

3.骨筋膜室综合征

(1)原因:骨筋膜室内容积骤降;骨筋膜室内容物骤增;

(2)临床表现:

患侧肢体持续性剧痛且进行性加重,是最早期症状;

远侧搏动和cap充盈时间正常,患肢麻木、手指或足趾呈屈曲状,肌力减退,被动牵伸可引起剧痛,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

体位,切忌抬高患肢;

病情观察,颜色、温度、cap充盈时间、重视病人主述;

止痛,完善术前准备。

5.骨折线部位的分类:

头下型;

经颈型;

基底型(血运良好,较易愈合)。

6.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7.截瘫指数

“0”表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

“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

①不完全截瘫:截瘫指数1~5;

②完全截瘫:截瘫指数6。

8.脊髓损伤的护理措施:

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防止呼吸骤停;

维持正常的体温;

尿潴留的护理;

预防便秘;

心理护理;

加强皮肤护理;

减少废用综合症发生的护理。

9.颈椎病的分型及其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颈椎病:

发病率最高;

压头试验阳性:出现颈痛并向患侧手臂放射;

上肢沉重感,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2)脊髓型颈椎病:精细活动失调,四肢瘫,步态不稳如踩棉花;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症状;

4)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过性脑或脊髓缺血的表现:眩晕、头痛、视觉障碍,血供恢复后症状缓解。

10.腰椎间盘突出症

(1)分型:膨隆型、突出型(最常见)、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2)临床表现

[症状]

1)腰痛:最常见、最早;

2)坐骨神经痛:见于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典型疼痛: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再向下肢、足背或足外侧放射,可伴有麻木感;

3)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

[体征]

1)脊柱变形和活动受限:腰椎前屈时受限最明显;

2)压痛、叩痛: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深压痛,伴有向下肢的放射痛;

3)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表现:主要为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及腱反射改变。

11.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神经源性马尾间歇性跛行。

12.骨科牵引的分类和护理

(1)皮牵引(间接牵引):

特点:

①适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骨折者。皮损或有炎症时禁用;

②牵引重量不超过5kg(体重的1/10);

③牵引时间为2-4周;

④操作简便,不需入骨组织,无创性;

⑤可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时病人外展中立30°体位。

缺点:容易导致压疮。

(2)骨牵引(直接牵引):

进针部位有尺骨鹰嘴、股骨髁上、胫骨结节、跟骨、颅骨。

特点:

①力量较大,持续时间长(8-12周),可以有效调节;

②下肢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和部位从大到小选择,一般为体重的1/7-1/10。

(3)兜带牵引:

①枕颌带牵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用海绵垫垫住,重量不超过5kg;

②骨盆牵引病人床尾抬高20-25cm,重量不超过10kg,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③骨盆悬吊牵引常用于骨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13.石膏固定的特征:

固定确实;

沉重、透气性及X线透光性差;

易导致关节僵硬;

完全干固要24~72h;

石膏绷带经温水浸泡后,包在需要固定的肢体上,5~10分钟即可硬结成型。

14.石膏的护理

(1)干固前:

①加快干固:石膏从硬固到完全干固需24~72小时,可适当提高室温或用灯泡烤箱、红外线照射烘干;

②搬运: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

③体位: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术后8小时内病人勿翻身,8~10小时后协助翻身;④保暖: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2)干固后:

①病情观察: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末端血液循环(注意评估“5p”征: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及脉搏消失)、石膏外形、有无感染迹象、石膏综合征(持续恶心,反复呕吐,腹胀及腹痛);

②出血或渗出注意判断是陈旧性还是进行性;

③石膏清洁;

④石膏切开及更换;

⑤预防并发症:重点预防压疮、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和石膏综合征;

⑥功能锻炼;

⑦石膏拆除:拆石膏前需向病人解释。

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2)局部体征:

⑴患肢局部持续性疼痛及压痛,当骨膜下脓肿形成或已破入软组织中,才出现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痛;

⑵脓肿穿破组织可形成窦道。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确诊依据:脓肿分层穿刺抽出脓液或涂片中发现脓细胞或细菌。

3.脊柱结核分型

4.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

(1)症状:

①全身: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提示结核处于活动期;

②局部:疼痛,髋关节和膝关节结核的儿童常出现“夜啼”;(儿童因熟睡后肌肉松弛,腰部稍动即引起疼痛,出现“夜啼”。)

(2)局部体征:

①脊柱结核:后突畸形(驼背);

②髋关节结核;

早期:患肢外旋、外展、屈曲、相对变长;

后期:患肢内旋、内收、屈曲、相对变短;

③膝关节结核:“鹤膝”畸形。

(3)寒性脓肿和窦道。

(4)功能障碍:

⑴腰椎结核:拾物试验阳性;

⑵髋关节结核:跛行;“4”字试验阳性;托马斯征阳性。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youyt.com/bgtb/4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