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您还不知道,全中国有骨折风险的人高达1.4亿,也就是占到了十分之一的人口。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50岁以后就进入到了骨折的高风险时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的风险和危害还会越来越大。除了中老年人,青少年也是骨折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因为这些孩子更倾向于运动风险大的体育项目,而自我防护意识又往往比较薄弱,容易发生骨折的意外事件。骨折风险的增加,不仅加大了家人长期护理的负担,还增加了本人终身残疾的可能性,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一旦发生了骨折,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尽快愈合、恢复健康。大家能够想到的,除了“正骨”之外,就是“补”了,常见的做法就是“喝骨头汤”和“吃钙片”了。殊不知,骨折的愈合其实与“补”的关系并不大,而与骨折发生的原因有着很大的关系。谈到造成骨折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5大类: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拉伤、长期劳损以及骨骼疾病。大多数情况下,越“慢性”的骨折原因,就越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除了骨折的原因之外,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与营养状况、骨折的部位、类型和数量、是否有感染或者软组织损伤、骨折治疗的方式方法,以及是否出现骨折后的并发症等,都会影响骨折后的康复程度。一般来讲,以下因素要比“喝骨头汤、吃钙片”更加关键:1、复位所谓复位,医学上称为将断骨恢复到正常或者近似正常的解剖关系,是有严格标准的。无论什么人发生了骨折,都需要第一医院或科室就诊,在充分的检查和判明病情的情况下,由有经验的骨科医生帮助复位。切忌耽误病情,更不能去无资质的机构治疗骨折问题,以免造成终身的残疾和功能丧失。2、固定这一步骤与复位是同样重要的,将骨折部位维持在复位时的状态,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核心措施。无论是夹板固定、石膏固定,还是使用专用的固定器,都需要专业的骨科医生才能正确操作;骨折的患者和家属,在今后的康复和护理中也要遵循这些原则。3、功能训练功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相关肌肉萎缩、软组织退化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消除骨折部位的肿胀,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骨折后的功能训练,大约从骨折发生后的1-2周就要开始了,一直坚持到骨折的完全愈合。具体的训练方法,也要听从主治医生的安排。骨折以后,当然也需要“补”的。骨折部位的康复,除了需要无机质,如钙、磷、钾之外,还需要有机质,如优质蛋白和脂类物质等。我们建议,骨折患者出了喝骨头汤、吃钙片外,还要适当吃肉。当然了,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可以促进蛋白质、脂类和矿物质的吸收,还能防止便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的。重要的,骨折患者不能因为行动不便而少喝水,这样会增加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