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表面三分之二为关节软骨所覆盖,没有肌腱或肌肉附着。由前向后可将距骨分为距骨头、距骨颈和距骨体,后侧另外两个重要的解剖结构为距骨外侧突和距骨后突,后突被长屈肌腱沟分为内侧及外侧结节,在距骨后突外侧结节后方可发生距后三角骨。距骨头位于由跟骨前、中关节面,足舟骨和弹簧韧带所组成的关节复合体中。其内侧为胫后肌腱。相对于距骨体,距骨颈轴线有15°~20°的内倾,距骨颈部没有关节软骨覆盖,是血供进入的主要部位,同时也是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距骨颈底面构成跗骨窦和跗骨管的顶部。距骨体前宽厚窄,下宽上窄,与踝穴紧密匹配,可分为上表面、内侧面、外侧面和底面。上表面和胫骨远端构成胫距关节,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别与外踝和内踝相关节,底面则和跟骨后关节面相关节。距骨外侧突是距骨体外侧关节面的延伸,无关节软骨覆盖,是距跟外侧韧带的起点,距骨外侧突的前方则是距腓前韧带的附着点。距骨骨质致密,因此距骨骨折大多为高能量损伤。触诊:距骨头韧带区顾名思义,这是与跟距跖侧(下)韧带有关的结构。此韧带区居股骨头前上部的后方,与足舟骨相关。检查者将手指置于足内侧缘上足舟骨粗隆(1)的后方,手指下即为这一平滑面。注:有时,使被检查者足前段外展和内旋更有利于触诊。触诊:距骨颈内侧面法一:距骨颈内侧面(1)在胫骨前肌肌腱(2)外侧和胫骨后肌肌腱(3)之间。法二:除了用肌腱确定距骨颈内侧部之外,尚可用足舟骨粗隆(1)和内髁(2)之间连线的中点来确定。检查者食指指示的即是距骨颈内侧面。检查者食指下朝内髁侧的(手指下的粗糙面)即是距骨颈内侧面。朝向舟骨粗隆侧的(手指下的平滑结构)是距骨头韧带区。注:距骨颈的粗糙程度因人而异,可以据此区分距骨头和颈。触诊:距骨内侧关节距骨内侧结节(1)在距骨后面,是后距腓韧带(束)即三角韧带深层附着的部位。触诊:距骨外侧结节距骨外侧结节(1)在距骨后面。检查者手指沿距骨后缘即可触及。注:大多数被检查者难以触及,但它是显著的骨性标志,因为后距腓后韧带、髁外侧韧带外侧部的后束附着于此。参考:疼痛医学研究编辑:优享康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