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痛穴相当于传统穴合谷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手大指、次指间。手俯掌平置,伸开、示两指,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夹角处取之(图4-13)。具有通经活络化止痛的作用。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炎及风湿痛。取踝痛穴常规消毒后,用28号2寸毫针直刺1~1.5寸,行捻转手法,待出现针感后,令病人活动患侧踝关节2~3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次半分钟,留针30分钟。急性痛5次为1个疗程,慢性痛10次为1个疗程。对伴有风湿痛者,可配合艾灸局部阿是穴,以增强疗效。一侧踝痛取健侧穴位,两侧痛取双侧穴位。踝关节疼痛是由于踝关节扭伤、挫伤或踝关节的急、慢性炎症及风湿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种症状。临床上以踝关节扭伤多见,可表现为踝关节的骨折,或周围软组织肿胀、瘀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而踝关节炎系由于外伤、风寒或骨刺等引起的踝关节或关节囊的无菌性炎症,病人可有关节积液、肿胀、瘀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因其走行于前臂、上臂而后到达面部的迎香穴。故长久以来医学家多以合谷穴治疗面口疾患和上肢疾患。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合谷穴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尤其对踝关节和髋关节疼痛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这是因为合谷穴为对侧踝关节病痛的一个信息代表穴,踝关节一旦遭受外伤或外邪的侵袭,其疼痛自然就会反射到相对应的合谷穴周围。故针刺合谷穴可医治踝关节的病痛,临床上屡试屡见效。沈某,男,31岁,售货员。因左踝关节疼痛于年11月3日就诊。病人4天前因走路不慎滑倒而扭伤左侧踝关节,现走路时疼痛加重。检查:左踝关节外踝处出现肿胀、青紫,皮下仍有瘀血,外踝处的软组织有广泛的压痛,踝关节屈伸活动时疼痛加重。取右侧踝痛穴针刺,行提插手法,待出现针感时,让病人活动患侧踝关节2~3分钟,当时,病人主诉其疼痛有所减轻,然后,留针30分钟。起针后病人走路轻松很多,2日后继续治疗1次痊愈。足跟痛穴相当于传统腧穴大陵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掌后两筋间陷者中。伸臂仰掌。在腕掌横纹中点,当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凹陷中取之(图4-14)。【作用具有疏经活络、消炎止痛的作用。足跟痛、足底骨刺及韧带炎症。取足跟痛穴常规消毒后,用28号1寸毫针以45°斜向掌心刺入0.5~0.8寸,行捻转手足跟痛穴(大陵)腕横纹法,待出现针感时让病人活动患足并跺震患侧足跟1~2分钟,急性痛可不留针,慢性痛可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根据病情轻重或病史长短设定5~10次为1个疗程。一侧疼痛取健侧穴,两侧疼痛取双侧穴。足跟痛是指跟骨跖面的疼痛而言,有时伴有跟骨骨刺或踵底韧带的炎症,常与跟骨跖面结节的慢性损伤有关。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和老年女性,肥胖者发病率高于体重正常可一侧发病,也可两侧同时发病,个别病人常常伴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等。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长时间走路,或足底虚弱、体重骤增、职业女性站立过久、穿鞋不适等因素而引起足底跖腱筋膜受到长期慢性挤压、摩擦或牵拉过度时,会导致跟骨结节处的韧带或筋膜组织慢性损伤、发炎而出现足跟痛。属于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足跟痛穴相当于传统腧穴大陵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掌后两筋间陷者中。伸臂仰掌。在腕掌横纹中点,当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凹陷中取之(图4-14)。【作用具有疏经活络、消炎止痛的作用。足跟痛、足底骨刺及韧带炎症。取足跟痛穴常规消毒后,用28号1寸毫针以45°斜向掌心刺入0.5~0.8寸,行捻转手足跟痛穴(大陵)腕横纹法,待出现针感时让病人活动患足并跺震患侧足跟1~2分钟,急性痛可不留针,慢性痛可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根据病情轻重或病史长短设定5~10次为1个疗程。一侧疼痛取健侧穴,两侧疼痛取双侧穴。足跟痛是指跟骨跖面的疼痛而言,有时伴有跟骨骨刺或踵底韧带的炎症,常与跟骨跖面结节的慢性损伤有关。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和老年女性,肥胖者发病率高于体重正常可一侧发病,也可两侧同时发病,个别病人常常伴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等。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长时间走路,或足底虚弱、体重骤增、职业女性站立过久、穿鞋不适等因素而引起足底跖腱筋膜受到长期慢性挤压、摩擦或牵拉过度时,会导致跟骨结节处的韧带或筋膜组织慢性损伤、发炎而出现足跟痛。属于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