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踝关节运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
From:运动解剖学图谱,第3版
踝关节(距小腿关节)是包括胫腓骨远端和距骨体的活动关节,是距骨体上面、内侧面及外侧面嵌入由胫骨下端和内踝、外踝、胫腓下横韧带形成的深槽而成的人体唯一的榫接合关节。
在邻近胫距关节处,小腿肌的肌腱皆由深厚的深筋膜形成踝关节支持带紧紧包裹,联合成束,以防腱束绷直。关节囊包绕在踝关节周围,前后侧均较薄、两侧厚实。行走、跑步和跳跃过程中,踝背屈时韧带最紧张,背屈时腓骨轻微外旋,踝关节间隙增大;胫腓联合不被牵拉、不作轻微腓侧屈曲运动,则最为放松。在第10期(链接直通车)关节的紧缩位和松弛位时有提及,远端胫腓关节和踝关节的紧缩位均为踝最大背屈位,而松弛位分别为跖屈位和跖屈10°内外翻中立位。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与膝关节的姿势有关,当膝伸直时,踝关节可背屈约10°,膝屈曲时,跟腱松弛,踝关节可背屈30°。
表1.踝关节标准ROM范围(第3期链接直通车)
足踝运动常联合在一起,临床上常测量的单一运动并非踝足的功能性运动。所谓功能性运动通常应同时包含所有的三个单一运动:矢状面绕冠状轴的背屈(dorsiflexion,向足底方向的运动)、跖屈(plantarflexion,足背向小腿前部的运动),冠状面绕矢状轴的内翻(inversion,足的远端部分远离中线的运动)、外翻(eversion,足的远端部分向中线靠近的运动),水平面绕垂直轴的内收(adduction,主要发生在前足,伴内翻)、外展(abduction,主要发生在前足,伴外翻)。单关节轴不垂直于基本平面但与所有三个平面相交称为三平面轴,围绕此轴的运动发生在所有三个平面中,足踝的旋前和旋后即为三轴运动:旋后(supination,跖屈、内翻和内收的复合运动)和旋前(pronation,背屈、外翻和外展的复合运动)。这些运动轴线偏离了我们所熟知的纯粹的运动平面,围绕这些轴发生的运动并非纯粹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或内旋-外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