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光回到年的2月,洛阳正骨的原址白马寺院区,当时的住院部是一处由10座平房病区组成的四合院,房子不高,但是幽雅古朴。就在广大医护人员还未从新春喜庆气氛中走出来的当儿,摩肩接踵而至的患者和家属的喧嚣快速淡化了浓浓年味。
2月22日(大年正月十三)10:00,一位跟骨粉碎性骨折的刘先生从遥远的乌鲁木齐长途跋涉而来。当日下肢一科是张春建坐诊,那年他35岁,由他发明的经距骨跟骨反弹固定器已经在临床上成功运用了。
患者是2月15日在工地上受的伤,医院求医说今后可能会落下残疾,刘先生及家人心里很是矛盾,猛的想到了自己祖籍孟津朝阳附近有个“医院(老百姓通俗的称谓),对!回家乡治病去。
“张医生,今后会瘸(跛行)吗?”这是刘先生最关心的。
“不会!”张春建果断地说。
当时肿胀还存在,马上用上了我院外伤消肿特效药“解毒饮和活血灵”消肿。24日上午张春建为刘先生做了“钢针撬拨术”,骨折纠正后使用经距骨跟骨反弹固定器固定,透视下看效果,解剖复位。因医院附近宾馆等床位,3月3日在伤口稳定后动员刘先生出院在附近租宾馆暂时观察。“有事随时来找我!”张春建的表态让病人及家属很是感激,至今还记忆犹新。
刘先生说护士长毋玉梅说话曼声细语的很亲切,护士李冬梅、刘振敏跑前跑后很勤快。
要说情事这么久都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为什么这么久了要翻出这陈年的“芝麻”来,陈芝麻还能“榨”出油吗?接下来您自个人往下看。忘了告诉您是最近脊柱外五科一位王女士的“接力”求医引出了这段往事。
年3月19日09:26,一位来自乌鲁木齐的66岁王女士慕名来到门诊找到脊柱外五科主任卜保献。诉说自年7月以来腰部不适伴双下肢麻木,以“腰椎管狭窄症”入住脊柱外五科。
护士长姬永琴和她聊天时问为什么三千里外来求医,她才说出24年前她的小叔子(前面说到刘先生)当年来洛阳求医发生过的那些事。她和卜保献说就诊经历时说医院,罪没少受,钱没少花,效果都不明显。她的小叔子一句话提醒了她,“嫂子呀,干啥不医院去治疗呀!”
来之前好多老姐妹都劝她可不敢做手术,万一“有去无回”咋办呀,她和老伴也心存疑虑,还是带着“为了生活质量就豁出去了!”的念医院。
“手术怎么样?”我问她。
“小切口、缝九针,术后神经压迫症状轻多了,医院医术高超!”王女士和老伴刘先生异口同声地说。
“卜主任有空就来看我,感觉轻了吗?有问题及时说”
“护士长姬永琴、护士邵楠、刘原等天天见了我们脸笑得都像花儿一样!”
“王大姐,等你半年之后彻底恢复了,你可以在说过“有去无回”的姐妹面前跳舞展示我们洛阳正骨的技术!”郭晓辉说。
王女士和先生定期和家人通电话,他的小叔子深有感触地说“24年过去了,医院的技术提高了,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医生和护士还像当年那般纯朴亲切,真是难能可贵,都是院长管院有方呀!”
(在此特别提出感谢医务部病案室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把过去的老病历整理扫描名成为电子病历,使这篇报道有详实的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