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扩大切口复位技巧足踝圆桌

      

千呼万唤始出来。医院足踝外科施忠民教授为大家带来外侧扩大切口的复位技巧。言简理尽,即成篇章。

          

复位的精华

复位的精华在于骨折块的分离解压(Disimpaction)和重新放置(Repositioning)

      

复位顺序

比较多提及的复位顺序主要有Harbourview经验、Tampa经验以及Dresden经验。

Harourview经验提倡的是由前往后(AnteriorFirst)

1)跟骨前部复位及长度恢复

2)Gissane角的复位

3)克氏针不要阻碍钢板的放置

Tampa经验主张关节面首先复合(JointFirst)

“后关节面先复合对跟骨前端及外侧跟骰关节复合并无影响”

Dresden经验认为应当由内至外(MedialFirst)

      

复位技巧

第一步:显露

1)掀开外侧壁

2)骨折断端清理

遵循先力线后关节面,由内而外的原则

第二步:力线恢复

1)跟骨结节骨折块复位至载距突:a.恢复高度b.恢复外翻c.内侧移位

2)克氏针临时固定

载距突骨折块解压复位、跟骨结节牵引复位

使用骨折撑开器或外固定支架恢复力线

第三步:后关节面的复位与固定

如粉碎,后关节面可取出拼配;将整块后关节面骨块复位至载距突

骨块固定需善用克氏针,中央骨块亦可用可吸收棒固定

      

术中复位的判断

术中利用关节镜对关节面复位的判断(DryArthroscope)

术中力线的判断

术中C臂机下透视(轴位、侧位、Broden位)

术中3DCT评估关节面复位及螺钉位置

      

跟骨骨折ORIF三原则

整体外形(长度、宽度及高度)与力线的复位是首要的

其次是关节面解剖复位

术中复位监测及评估很重要

      施忠医院-足踝外科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足踝学组委员,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国际会员,国际足踝生物力学(i-FAB)会员,国际内固定协会(AO)讲师团成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youyt.com/bgyy/5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