鐧界櫆椋庣殑韬績鍋ュ悍 http://pf.39.net/bdfyy/zjdy/190911/7458236.html
股骨骨折
1.直径2mm全针作为基本针,还需用5或6mm的半针,股骨近端近端用1/3或2/3环,股骨近端环必须比远端环直径大2~3个尺寸,环的开口朝外,便于病人休息
2.防止膝关节僵硬,在股骨前半部穿针应保持膝关节屈曲90°~°,穿后半部时膝关节伸直
3.由于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为81°,所以环与膝关节不平行而是有夹角7°~11°
4.在固定半针或全针之前,外固定环必须根据骨的解剖轴线和软组织进行适当的定位.在股骨进行外固定时,环必须与骨干轴线垂直.由于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外81°所以外固定环不应与膝关节间隙平行.除非对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进行外固定,环必须放在一个矫枉过正的位置.
5.如果在外固定器组装时,需要在股骨近端层面III和V之间有一个复位环,环的内缘至股骨外侧面的距离必须相等.大腿后侧皮肤到外固定环的距离要比前面大2.5~4cm.由于环的直径不同,为了将复位环与近端基本环用螺纹杆相连。
1.股骨颈骨折:从股骨大转子顶端的远侧8~9cm处置入1枚全针,钢针从股骨干外侧穿至股骨头上极,第2枚针与第1枚针在同一个平面,从大转子顶端远侧4.5~5cm处置入到股骨头下极,这2枚针在接近冠状面形成了交叉.第3枚针从股骨大转子远侧5.5~6.5cm的前处侧面传入股骨头的后部.第4枚针从后外侧穿入到达股骨头的前部.第3、4枚针在接近矢状面成45°~65°交叉.4枚钢针的针尖要位于软骨下层.
2.交叉钢针产生张力取决于置入骨段内的长度,环的数量由局部肌肉发育程度.
复位之后可以用2到3枚直径6mm的松质半针平行置入股骨颈.在层面I、II的骨皮质上置入半针,松质半针穿过骨折线,使骨折断端加压.半针都要穿过股骨头的软骨下层。
股骨干近侧1/3骨折
1.进行骨牵引需髋部外展30°~45°,骨折越靠近近端,外展角度越大.对于转子下骨折,髋关节必须屈曲40°~50°.
2.从股骨近侧干骺端置入2枚交叉的基本针,第1枚与第2枚成30°角.股骨近端的扇形环应根据近端骨段解剖和软组织定位,钢针拉张后固定到环上,如果近侧骨段长度超过~mm,需要加复位环通过螺纹杆连接到近端基本环上.
3.在股骨远侧骨段第V层面上安装复位环,用螺纹杆连接到远端基本环上,根据骨及软组织情况来定位复位环,螺纹杆平行与远侧骨段的解剖轴.
股骨中段1/3骨折
1.行骨牵引时,髋关节外展15~30,骨折中下段1/3骨折牵引时不需要髋关节外展
2.从近端和远端各置入1对交叉基本针,近端基本环应用扇形环,环垂直与近侧骨段的解剖轴线,并根据软组织情况进行定位,根据骨折位置安装近端复位环(2/3环)根据骨折轴线和软组织定位,用螺纹杆连接近端复位环和基本环
3.根据骨折位置安装远端复位环,用螺纹杆连接与远端基本环连接,远端环与膝关节成角7°~11°
股骨干远侧1/3段骨折
1.置入近端2枚基本针,根据骨与软组织情况定位近端环(1/3环或2/3环),根据骨折段安装复位环并用螺纹杆连接近端基本环
2.骨折远端移位并未完成纠正,则远端环应在过矫7°~10°位安装,水平面环必须与关节间隙约呈开口向内9°,远端超过~mm,在加1个复位环,并用螺纹杆连接远端基本环
股骨远端骨折
1.在股骨近端安装基本环,根据骨折位置安装复位环用螺纹杆与基本环连接,经骨折远端垂直与股骨解剖轴置入2枚交叉全针,在骨牵引下拍片,如显示骨折远端向后侧倾斜并未安全纠正,需要在过矫7°~10°位安装远端环并把针拉张后固定到环上.用螺纹杆连接到远端基本环上.
2.为纠正近侧骨段在复位环层面的残留位移可以置入1枚橄榄针,如果远端骨折块太小,就不可以用橄榄针复位,如果膝关节韧带有损伤,软组织呈明显肿胀和滑膜炎,或因其他原因需要固定膝关节时,可以在小腿安装全针固定环,也可以用半针组合全针固定.然后通过铰链将此环连接到股骨远端基本环上.
3.对单纯股骨髁骨折,先在股骨下1/3段置入2枚交叉全针,交叉角度为30°拉张后固定到基本环上,环垂直于肢体机械轴与股骨解剖轴成角10°,经胫骨干骺交叉穿入全针,用铰链将股骨远端基本连接到胫骨环上,然后在股骨远端环与胫骨环之间偏重损伤侧施加牵引张力
对于股骨双髁骨折
从股骨中1/3段置入2枚交叉全针,1枚处于矢状面,1枚与其呈30°角,环内缘与大腿前侧与外侧皮肤之间距离保持在30~45mm,后侧距离要大于25~35mm,将针拉张后固定在定位好的环上,根据骨折情况安装复位环,在股骨髁安装远端基本环,用螺纹杆将两环连接,小腿环安装在胫骨上1/3段,用螺纹杆连接到股骨远端基本环.用铰链连接股骨远端基本环
髌骨骨折
术前将关节内积血和参液抽出,术中膝关节处于最大伸展位
对于横行和短斜行骨折,在冠装面上用2枚橄榄针平行对穿置入髌骨远端和近端,全针拉张后固定到半环上(1/2或2/3环)。
如果1个或2个半环同骨折断端的解剖轴都不垂直,就有必要使用铰链连接。
胫腓骨骨折
1.用直径2.0mm全针,直径5.0或6.0mm半针,通常使用直径相同的环,小腿的最近端和最远端用2/3或3/4环,来保证肢体关节活动,环必须垂直骨的解剖轴
2.从小腿最近端穿针时,当穿经小腿前半部分的软组织时,膝关节保持90°~°的屈曲,当穿过小腿后半部时,膝关节保持伸直位
3.在小腿最远端前侧穿针时,应将足跖曲40°,以防止穿针诱发踝关节僵直,从小腿后侧穿针时,应将足部处于最大背身位
胫腓骨近端骨折
对于关节外骨折、骨骺分离、干骺分离用外固定时,在胫骨骨骺层面置入2枚交叉全针,拉张后固定到近端基本环(2/3或3/4环)上,环垂直于胫骨近侧解剖轴,在胫骨远端干骺部层面交叉置入2枚交叉全针,在第III层面安装复位环,用螺纹杆连接远端基本环,螺纹杆与骨的解剖轴平行,然后将近端基本环通过螺纹杆与其连接,可以通过在复位环上穿橄榄针来纠正残存位移
对于胫骨单髁骨折
在股骨下1/3处置入2枚交叉全针。拉张后固定在股骨环上,股骨环安装要与股骨髁关节面平行,如果胫骨髁移位较大,必须向损伤侧倾斜7~10来安装小腿近端的基本环,用铰链与股骨环相连
在胫骨中1/3水平置入2枚交叉全针固定在远端基本环上,并用螺纹杆与小腿近端基本环相连
对于胫骨双髁骨折
在股骨下1/3水平置入2枚交叉全针,拉张后固定在股骨环上,如胫骨双髁移位程度一致,则股骨远端环的安装一定平行与股骨髁关节面,小腿近端基本环水平安装在胫骨髁,用铰链与股骨环相连,复位环安装在IV层面并用螺纹杆与近端基本环相连,远端基本环安装在VII层面,并用螺纹杆与复位环相连。
胫骨干上1/3段骨折
在胫骨结节层面置入2枚交叉的近端基本针,其中1枚只穿过胫骨,另1枚穿过腓骨头和胫骨干骺部,然后在胫骨远侧干骺端置入2枚交叉远端基本针,拉张后分别固定在近端基本环和远端基本环上,根据骨折情况安装复位环,并用螺纹杆连接近端和远端基本环.
纠正近端位移,可以在冠状面上置入橄榄针,纠正远端位移,可以在复位环置入第2枚橄榄针
胫骨干中1/3段骨折
在胫骨结节层面置入2枚交叉的近端基本针,其中1枚只穿过胫骨,另1枚穿过腓骨头和胫骨干骺部,然后在胫骨远侧干骺端置入2枚交叉远端基本针,拉张后分别固定在近端基本环和远端基本环上,根据骨折平面放置近侧复位环和远侧复位环,环垂直与骨的解剖轴
纠正近端位移,可以在冠状面上置入橄榄针,纠正远端位移,可以在复位环置入第2枚橄榄针
胫骨中1/3段的粉碎性骨折
在胫骨结节水平置入2枚交叉全针,其中1枚只穿过胫骨,另外1枚要穿过腓骨头和胫骨干骺端,在胫骨远侧干骺端置入交叉基本针
胫骨下1/3段骨折
在胫骨结节层面置入2枚交叉的近端基本针,其中1枚只穿过胫骨,另1枚穿过腓骨头和胫骨干骺部,然后在胫骨远侧干骺端置入2枚交叉远端基本针,拉张后分别固定在近端基本环和远端基本环上,根据骨折情况安装复位环,并用螺纹杆连接近端和远端基本环.
纠正近端位移,可以在冠状面上置入橄榄针,纠正远端位移,可以在复位环置入第2枚橄榄针
胫腓骨远端骨折
在上胫腓层面置入2枚交叉的近端基本针,其中1枚要穿过胫骨和腓骨,近端基本环安装时要垂直胫骨解剖轴,在小腿远端安装复位环,并用螺纹杆与近端基本环连接.
在远端骨骺部垂直骨干解剖轴置入2枚交叉全针,用螺纹杆远端基本环与复位环连接
对于关节外骨折及干骺分离、骨骺分离采用胫骨干下1/3段骨折方法
对于小腿远端关节内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先安装1个由近端基本环和复位环组成的模块,远端的基本环必须位与小腿的VIII层面,用螺纹杆将远端环与近端模块连接,然后安装足部环。
足部环的安装:
1.在跟骨由内向外置入2枚交叉全针,
2.在跖骨置入1枚全针,保持1-5跖骨呈一个平面,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横向穿过1~5跖骨的3根以上跖骨
踝关节骨折
在上胫腓关节层面置入2枚交叉的近端基本针,1枚仅穿过胫骨,另外1枚贯穿胫骨和腓骨,近端基本环要与胫骨解剖轴垂直,环的内缘和小腿前方和内侧皮肤的距离不少于3~3.5cm,拉张后与环固定,在小腿的V层面安装复位环用螺纹杆与近端基本环相连
在胫腓联合VIII层面安装远端基本环,并用3根连接杆和复位环相连
踝关节骨折复位顺序
1.复位并固定腓骨骨折(外踝)
2.纠正下胫腓分离
3.复位并固定胫骨前下方的骨折块(如果骨折块超过关节面的1/4)
4.通过前3个步骤来纠正或显著减少踝关节脱位程度
5.复位并固定内踝骨折以纠正踝关节脱位
对腓骨骨折,用1枚橄榄针在下胫腓联合层面垂直置入与外踝的内缘置入远侧骨段,如果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层面,可以紧贴骨折线穿针
对于向外侧半脱位的踝关节骨折,将钢针的两端向远端和内侧折弯,
对于向内侧半脱位,钢针两端应向远端和外侧折弯,折弯程度取决于外踝骨折的移位情况,然后将钢针的两端与远端基本环相连接
对位于下胫腓联合层面或一下的外踝骨折,应用连接柱来固定钢针。
对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在胫骨置入1枚橄榄针,在向外踝置入1枚橄榄针,将外踝橄榄针的两端向内侧折弯并同时拉张,如果腓骨没有骨折,则不用向腓骨内置入橄榄针,2枚钢针从相反方向平行置入,并保持上下间距在5~7mm。
对足踝部的复合性损伤可采用临时的跨踝关节固定,小腿环位于胫骨远端用1枚橄榄针和1枚全针固定小腿环,橄榄针贯穿下胫腓,用螺纹杆连接小腿环与足部环。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后2到1.5月就可以定义为陈旧性损伤应用外固定方法治疗恢复
在小腿上安装1个由2枚全针固定穿骨模块,模块垂直胫骨解剖轴,小腿位于环的中心,固定钢针,在畸形处用小切口截骨,外踝应做斜行截骨便于恢复腓骨的必要长度
对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半脱位置时应偏向内侧,以外脱位距离再加2~3cm为宜
对踝关节陈旧性损伤,可以使用相互移动小腿和足的穿骨模块来复位
先在小腿安装两个基本环,然后安装足部环,在原始骨折线处做微创截骨,在小腿远端环与足部环之间安装转换节点,通过牵张使足调整到理想位置
脱位纠正后,使用上述方法来复位固定踝关节骨折,借助穿过腓骨的弓状弯曲的橄榄针来纠正下胫腓分离,并用橄榄针来复位固定外踝
足部损伤与畸形
前足损伤包括趾骨骨折、骨折-脱位、跖骨骨折和趾跗关节损伤
大部分前足损伤采用保守治疗,明面的骨折移位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对位不良的骨折或骨折-脱位采用外固定
对趾骨骨折或骨折-脱位以及跖骨骨折进行外固定,先从跟骨上置入2枚直径2.0mm全针,拉张后固定到环上,用1枚直径2.0mm橄榄针穿过第5和第1跖骨近侧干骺端,拉张后固定到环上
中足损伤
急性损伤(3天内)一期开放/闭合复位
亚急性损伤(3天到6周)在牵引辅助下一期切开/闭合复位
陈旧性损伤(6周到8个月)分两期治疗,先逐日牵引1~3周,待骨折恢复对线后,最后切开复位内固定
超过8个月的陈旧性损伤:中跗或跖跗关节出现进行性创伤后关节退变,根据畸形类型选择截骨重建手术
距骨骨折
在小腿上安装2个环,用螺纹杆连接2个环,将2枚2.0mm克氏针交叉置入跟骨,拉张后固定到环上,用螺纹杆将足部环与小腿环相连
跟骨骨折
在小腿上安装外固定模块,然后安装足部外固定环,从冠状面向距骨置入1枚全针拉张后固定到小腿环上,最佳穿针位置是从内踝尖下方穿过距骨到外踝尖,第2枚针是橄榄针从第5和跖骨穿过第1跖骨,拉张后固定到环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