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救护战例约克城号航母在两次航母对决中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聊海军,大家总离不开聊航母。前期在卫勤精兵介绍了美军现役尼米兹级航母上医疗救护的一些情况。今天就聊聊二战中美军“约克城”号航母(CV-5)在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两次海上作战中的救护工作。

一、约克城号航母简介

(一)发展背景

虽然美海军从年就拥有了第一艘航母,但是由于发展经验不足,加上受限于《华盛顿海军条约》里对总吨位的限制,因此其航母发展较为缓慢。cv-1兰利是拿运煤船改的,船太小只有1万多吨;CV-2列克星敦和cv-3萨拉托加号看着三四万吨的舰体够大,但都是脱胎于战列巡洋舰装甲太厚导致舰体空间分布不合理。随后美海军又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许可的吨位范围内全新设计建造了突击者号(cv-4),但由于该舰舰体太小(不到2万吨)航速太慢(最大航速不到30节,这在年那会是不能接受的,因为那时还是炮战为主的思想),高海况下飞机起降能力差,因此可看做是一个不成功的型号。

在航母发展过程中,美海军通过多次的“舰队问题演习”,不断探索航母在海战中的作用定位和使用方法,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全甲板攻击理论”(大载机量且甲板尽量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出动尽可能多的飞机)。在此理论指导下,美海军设计建造第一型重型航母“约克城”级航母,“约克城”号航母便是该级航母的首舰。从整个二战美海军战史来看,“约克城”级航母在二战前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后期则是“埃塞克斯”级发挥主要作用,这两型航母都算是当时的重型航母。

(二)基本性能

“约克城”号航母舰长.74米,宽33.38米,标准排水量2万吨,满载排水量2万5千吨。该舰可载机75架左右,采用了开放式机库,拥有3部升降机,飞行甲板为单层、全通式木制,没有装甲防护(木质甲板强度不够但被炸坏了可短时间修复,不至于丧失作战能力)。该舰舰员-人左右,根据资料显示设有5个战斗包扎站(下图中黄色部分为战斗包扎站分布位置,图中只找到了4处)。

全舰战斗包扎站总体分布图

02甲板战斗包扎位置

(飞行甲板下靠近舰岛位置,负责飞行甲板和舰岛救护)

3甲板战斗包扎位置(机库向下2层)

“约克城”号航母服役后参加了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对战-珊瑚海海战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母对战-中途岛海战。在这两场海战中,约克城号除了展现了神奇的损害管制能力外,其在伤员救护中的一些做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回味和研究。

二、珊瑚海海战中救护

年5月,美、日航空母舰编队在珊瑚海进行的海战。珊瑚海海战是战争史上航空母舰编队在远距离首次以舰载机实施交战。在5月8日的战斗中美军参战的2艘航母1沉1伤。约克城号被1枚炸弹直接命中。炸弹从靠近舰岛位置直接穿过多层甲板在3甲板位置爆炸,造成了40人死亡,26人重伤,40起轻伤(不需要列入伤病员名单);1人被正式列为“失踪人员”。

珊瑚海海战中“约克城”号航母受损示意图

由于二战中美军很早就开始使用舰载雷达,因此5月8日“约克城”号在日机距其约60海里处就发现了敌情并拉响了战斗警报。警报响起后各战斗包扎站卫生人员首先按规定准备好急救器材,然后就是躺在甲板上,胳膊上抬遮住脸(估计是为了防止面部烧伤),直到被召唤前去救援。

在战斗包扎站中除了吗啡、绷带、斯托克斯担架等常用急救器材外,临时增加的以下器材被证明在救护中很有作用:

1.单宁酸粉末,装在1加仑的罐子里,可用1加仑的蒸馏水来制备5%的单宁酸溶液(单宁酸溶液具有收敛创面和消毒的作用,以前常用来治疗烧伤,现在因为毒性太大而被淘汰)。

2.手提式喷水枪,用于扑灭身上的火。

3.含镇痛药(可卡因)的蓖麻油,用于眼部烧伤。

4.磺胺粉(二战美军战场救护四大法宝之一)。

5.血浆(二战美军战场救护四大法宝之一)。

6.用于骨折的木质夹板,长5英尺(cm)宽4英寸(10cm),看长度是用于腿骨骨折的。

7.拉链式担架(zipper-typestretcher,一直没找到是什么样子的)。

8.装在1加仑的金属罐里的份无菌纱布。

由于位于3甲板后部的医疗区里的的主战斗包扎站离爆炸现场最近,因此接收了大部分伤员。几乎所有带到包扎站的重伤员都已经服用了一粒吗啡;医护人员利用手腕上的标签来区分伤员伤势和处置措施(很眼熟啊)。为了提高救治效率,各种救治工作都明确了操作的医务人员,如有人处置烧伤表面,有人负责喷洒丹宁酸溶液,有人负责给病人饮水等。在主战斗包扎站,收治了17例休克和烧伤伤员,4例多处伤伤员,6例枪伤伤员,1例左腿复合骨折(可能还有腰椎骨折)伤员,1例简单骨折伤员,1例眼部伤伤员;2例跟骨骨折。许多骨折伤员也伴有烧伤,有两个重伤需要手术治疗,但由于当时舰艇情况还很紧急,所以决定推迟手术。直到天黑航母遭袭的危险降低(当时战斗机都只能白天作战)以后,才开始进行手术。由于伤员数量较多,有些伤员在伤后还被暂时分流至其他战斗包扎站救治:

1号包扎站救治了30例轻伤。

2号包扎站救治了8例,包括腹部碎片伤和腿部复合骨折。

4号包扎站救治了6例严重烧伤。

5号包扎站救治了15例,其中严重烧伤7例,重伤3例。

这些伤员一旦等到解除作战警报,就被送医疗区进行后续救治。

在66名死亡和受重伤的人中,除14人外其他人都被严重烧伤,死者也大多被炸得肢体残损。死者被暂时存放到船尾01甲板的螺旋桨修理室。由于预计第二天还将继续战斗以及出于士气的原因,舰上决定在当夜就把死者海葬。下葬前首先要对死者进行鉴定、采集指印等留样工作。在40名死者中,有21人能通过身上佩戴的识别标签被立即识别,19人找不到识别标签的被留取了指纹。随后在由船上的牧师主持下将这些亡者进行了海葬。

三、中途岛海战中救护

约克城号在珊瑚海海战中受损后,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珍珠港。一般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由于美军偷窥了日军的小秘密,所以约克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就又被派去了中途岛。

在年6月5日爆发的中途岛战役中,约克城号起初是正常的放飞飞机去攻击日军。中午战机返航时,有些战损战机在降落时出现了意外,甲板上的医护人员先是其进行救护。但同时日军“飞龙”号航母起飞的战机跟着这批返航的美机找到了约克城号,所以当约克城号舰上在回收飞机并给部分已返回飞机加油时,就响起了战斗警报(还得感谢美军的雷达在11时52分发现了日军战机)。要说混乱,美军比日军面临的处境强不到哪里。但由于珊瑚海海战后美军及时总结了经验,所以他们这时(中途岛作战时)把所有的油路都断了且在油管里充满了二氧化碳(珊瑚海海战中美列克星敦号航母就是遭袭后油管断裂,造成了后续的几次剧烈爆炸,不得不弃舰,日军“大凤”号航母也是因为此类原因损失的)。

约克城号的舰载机虽然对日军战机进行了驱赶,但由于日军战斗力太强(这时期的日军无论是从舰载战机性能还是飞行员技术水平来说,都可以随便把美军按在地上摩擦的,此轮攻击中7架战机中过半数对航母造成了伤害),约克城号还是遭到了4枚炸弹袭击(3枚直接命中,1枚近失弹也造成了人员伤亡)。第一枚炸弹是在约12时10分由被击毁的日战机投放的,穿透力不强(当时舰载机攻击分水平鱼雷攻击和俯冲轰炸攻击两种形式,日军俯冲轰炸丢下的炸弹是要能穿透数层甲板到机舱爆炸的,具体可看中途岛相关题材电影),只是在穿过舰体中后部的升降机在机库爆炸,由于美军提前做好了相关预防工作,因此舰体损失不大,被炸坏的飞行甲板很短时间内就被修好了(木质的好修,要是金属的就没那么快)。主要造成的人员伤亡位于是舰体中部右侧的一处炮位。那个炮位上有大约40个人,其中20人当场死亡,其余的人都是这样或那样的伤。他们涌向位于飞行甲板下的战斗包扎战(02甲板),由于伤员来的太快了,造成场面一片混乱。

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航母遭炸弹攻击示意图

第一枚炸弹在飞行甲板炸出的弹孔

第二枚炸弹(近失弹)在舰尾爆炸,对舰体损伤较小,但因为那里当时有很多人聚集(估计是战时部署在那里躲避的吧),因此造成的人员损伤不小。这些伤员大多是被炸伤,因此战斗包扎战主要是为他们止血,并注射吗啡镇痛。由于伤员数量太多,战斗包扎站不够用,因此他们又借用了旁边的降落伞舱安置担架伤员,但那里很快也被堆满,一些伤员不得不放在过道里。当消防队员在拖着水管通过过道进行救火时,由于水管被炸弹碎片炸穿了,所以一些伤员被洗了淋浴,包扎站又不得不尽快转移这些伤员(所以说战斗包扎站的位置选取是有讲究的,要能用、管用、好用。美国在每型舰船设计中,舱室设计都要参考前期运行经验总结)。第三枚炸弹直接穿过舰岛左侧中部甲板,还是在机舱内爆炸,直接导致多台锅炉熄火且舰体进水。这里的救护也主要由3甲的主战斗包扎站负责。第四枚炸弹从舰体前部1号升降机穿透至3甲板爆炸,那个部位靠近弹药库(4甲)和油库(5甲),还好由于提前充满了二氧化碳,火没有烧起来,造成的人员损失也不大。从日军飞机几次攻击可以看出他们对美航母的舱室结构是掌握的,知道要害部位在哪里(所以说舰艇内部舱室不要乱拍照,有泄密的危险)。第四枚炸弹爆炸点附近是5号战斗包扎站,幸运的是那里的医护人员因为防护措施做得的好,并未遭受到爆炸造成的伤害,还前往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帮助那里的伤员。船上在开展救护工作的同时,还有些没有降落且燃油不足以飞至其他航母的飞机迫降在约克城号附近海面,船上还组织对这些飞行员的捞救。在中弹1个半小时后,“约克城”号恢复了航行能力,速度达到了20节。医疗人员也开始用前部的飞机升降机把飞行甲板及舰岛附近的担架伤员带到机库里,然后再从机库里向3甲医疗区转移。但还没来得及转移几次,他们就又接到了战斗警报(13时55分雷达又发现了日军的第二波攻击机群)。由于约克城号航母上损管人员出色的维修能力,日机在攻击前的侦察时没发现他是之前被攻击过的约克城号,否则约克城会逃过一劫的(山口多闻听到之前的战报后认为约克城号已失去战斗机,要求后续机队只攻击其他的美航母,因此此时日机是把约克城误当成其他两艘航母之一进行攻击的)。大约在14时40分左右,约克城号开始遭到日军的第二轮攻击,此轮攻击中约克城号左舷遭到2枚鱼雷攻击。鱼雷的巨大威力给“约克城”号造成致命性损害,船体被撕开巨大裂口,飞行甲板上被补好的大洞再次破开,3甲左舷的4号战斗包扎站也被直接摧毁。与此同时,舰内舱室严重进水,舰体严重倾斜,锅炉再次停工,航母又一次失去动力停了下来。由于锅炉全部停工,舰内没有蒸汽和电力支持抽水机对抗大量进水。由于航母倾斜达到26度,有随时倾覆的危险,舰长巴克马斯特迅速命令船全体弃舰。

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航母遭鱼雷攻击示意图

“约克城”号航母遭鱼雷攻后倾斜

由于舰艇倾斜厉害(达26度),且内部通道很多舷梯都被损坏,因此转移伤员变成了十分困难的事。不可能抬着担架走,某些情况下只能把担架拖过去。由于船体倾斜有些救生艇无法正常放下,有的伤员只能被先救生筏或橡皮船旁边的水中,随后被打捞上来。

倾斜的甲板上正常人都很难行走(迈克尔·杰克逊除外)

一些能自行行走的伤员和舰员,大多通过舷侧放下的绳子爬下船。周围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有的负责形成警戒防御圈,有的则负责协助损管和营救落水人员。航母上有2名幸存者被巡洋舰和驱逐舰救起,虽然有些人在水中被泡了近3个小时,但“约克城”号航母的船员存活率超过了90%。医务人员随后在巡洋舰阿斯托利亚号上搭建了简易手术室,开展救护工作。获救伤员中有55名男子需要住院治疗,其中只有一例严重烧伤,其余几乎都是弹片伤。另有约60人因轻微弹片伤和因绳索滑入水中造成的手部伤接受了治疗。

视频:中途岛战役里的约克城号

6月6日,1名医务官和6名看护兵返回倾斜漂浮状态的“约克城”号伤,辨认仍在船上的死者遗骸,并准备立即埋葬他们。发现了35具尸体,除了10个以外,其他都被确认。采集了所有人的指纹。船长主持葬礼后,这些人被在海上海葬。大约在6日的15时36分,日本伊-号潜艇对约克城号再次发射了4枚鱼雷,主要是造成了旁边拖带的汉曼号驱逐舰的人员伤亡。在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共有名美军官兵阵亡。

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战斗经验需及时总结并指导部队应用

珊瑚海战斗中“约克城”号航母发生的伤员烧伤占了很多大比例,通过事后调查发现与舰员当时大多穿短袖短裤有关。当舰艇爆炸发生火灾时,皮肤裸露的人员比四肢都有衣物覆盖的人更容易被烧伤。1名伤员身穿长袖衫,双臂交叉放在膝盖上,头枕在手臂上,裤子卷起,虽然他头发烧焦了,但身体唯一的烧伤是脚踝周围。而那些穿着扣好的短袖套衫的人,脸部和手臂都被烧伤了。大多数人都穿着规定的蓝色短袖衬衫,手臂和面部被二度和三度烧伤。

珊瑚海战后船上开始要求当发出战斗警报时船员必须做好全身的防火防护,并临时增配了大量的阻燃服和阻燃手套、头套。这一做法在后来的中途岛海战中收到了奇效(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需住院治疗的的伤员中绝大多数是炸伤,和这次截然相反)。(二)舰艇救生器材的配置

1.舰艇担架方面。两次作战克城号均机舱受损,舱室的一些舷梯被破坏,部分通道也变形,伤员有时只能垂直吊运出来。因此舰艇担架的设计与配置,不仅要考虑正常通道,更多还要考虑到战时的一些特殊情况。当一种型号的担架无法满足全部要求时,就得考虑多种担架的有机组合。约克城号上除了框式担架外其高级医疗官还设计了一种拉链型担架,这种担架可以很容易地通过逃生口,而且拉链的特点节省了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的时间,在战后的总结报告中获得较高评价。

2.伤员逃生器材。当舰艇发生倾覆需弃船逃生时,逃生器材需兼顾那些行动不便的伤病员的转运。大型舰船倾覆时船舷远高于驱护舰,可以考虑配置一些具有一定漂浮性的担架,以及带有滑道的气垫逃生装置(可参见卫勤精兵之前介绍的国内外海上逃生/救生装备介绍:国内海上救生装备介绍;国外海军海上集体逃生装备集锦)。(三)舰艇救护站点及人员一定要分散布置舰艇内部人员密集,中一发弹就可能导致弹着点附近几个舱室损毁,同样是中途岛海战,日赤诚号航母在机库的一次爆炸中就损失了大部分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舱室。因此救护站点一定要全舰分散性布置,进入战斗部署时卫生人员也要分散至各救护站点待命(美现役航母救护站点介绍见往期文章:美航母战伤救治之一:救护站点分布及伤员转运路线;美军航母战伤救治之二——伤员救护组织实施)。美作战舰船除了救护站点分散配置外,其同一部门的人员住舱都是分散划分,避免被“一锅端”。(四)一个编队救护所是否安全

大型舰船也是大目标,虽然配备了众多外科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如果这些大目标中的一个被成功攻击,这些医疗资源的使用可能会受到损害或损失,然后救护就落到了较小的救援船的身上,它们的医疗资源通常不具备承担如此高级救治的能力。如约克城号弃船后伤员虽然首先转移至驱逐舰上,但由于不具备救治能力,后来还是再次转移至巡洋舰上开展救治的。因此对于走向远海大洋的人民海军来说,应当发展能在一些其他作战舰艇上临时开设编队救护所的能力。

祝人民海军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动力)

贺首艘国产航母入列——浅谈外军航母伤员救治经验借鉴

美航母战伤救治之一:救护站点分布及伤员转运路线

美航母战伤救治之一:救护站点分布及伤员转运路线

国内海上救生装备介绍

文章好看点这里

黑山海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youyt.com/bgtb/5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