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骨今中外独家采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者按:
COA大会期间,骨今中外举行了一系列学术访谈活动,邀请国内骨科各专业知名专家对目前骨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进行交流。
受访专家:医院武勇教授
Q1:每年的COA大会都是对学科发展和学术进展的一次总结,那作为国内知名足踝外科专家,能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足踝外科的发展现状和学术热点吗?
感谢骨今中外对我进行的采访,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足踝大家都有目共睹,通过足踝会场爆满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足踝这些年流行的趋势。足踝中创伤和矫形两个方面,都不断有很多新的东西出现。从创伤来讲,新的器械、新的理念不断出现,使我们的创伤治疗更加精细化、准确化,整体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这些提高需要很多培训和教育,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足踝的课程这么受欢迎的原因。足踝的发展也离不开公司的支持,因为他们很多新产品为我们治疗病人提供了更多方便,这也是足踝发展的一个优势。我觉得将来足踝会向着更精确化、更微创化的方向发展,以及随着培训的进展,更深地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以及预后和康复,这样我们足踝的发展可以定位在更精准以及向康复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足踝将来的发展方向。
Q2:足踝骨折中对后踝骨折的固定与否,如何固定一直存在争议,不同国家的专家有不同观点,那对于后踝骨折您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呢?
三踝骨折中的后踝骨折最近也存在一些争议,起因是因为在美国有一位学者做了一些生物力学实验,发现下胫腓的后韧带,也就是附着在后踝的下胫腓后韧带,作用非常强大。它的强度可以占到下颈腓韧带的40%-60%左右。下胫腓后韧带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怎么修复呢?下胫腓后韧带是很难修复的,因为它是附着在后踝上的。而且临床检查发现,只要有后踝骨折,下胫腓后韧带都是完整的。所以99%有后踝骨折的病人,下胫腓后韧带都是完整的。这样的话我们恢复后踝就等于把下胫腓后韧带恢复了。
下胫腓后韧带对下胫腓复合肌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有种理论是能否由修复后踝来代替下胫腓后韧带的修复,这个观点一经发表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我们对这个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单纯修复下胫腓后韧带并不能代表下胫腓复合肌获得了稳定性。如果下颈腓前韧带与骨间韧带全损伤的话,那么外旋的控制能力是很弱的,单纯下颈腓后韧带是好的。以前把后踝分为几个阶段,大于25%的后踝骨折,10%到25%的后踝骨折,10%以内的骨折这三种。大于25%的后踝骨折一般认为由于涉及的关节面太大了,所以对踝关节的稳定及关节面的应力有很大的影响。所大家认为大于25%的后踝骨折应做手术。10%以内的骨折,由于骨折块比较小,过去并不重视,认为对关节的稳定性不影响。但现在对后韧带的认识,现在对于10%以内的骨折也需要固定,不是为了恢复关节面的稳定,而是要恢复下颈腓后韧带。对于10%到25%的后踝骨折,主流的观点认为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如果你手术比较有经验,对手术有把握,做10%到25%的后踝骨折也需要固定。对于我个人来讲所有的后踝骨折都要做固定,主要是下颈腓后韧带哦恢复。
Q3:全踝关节置换作为踝关节终末治疗的方案之一,其临床疗效在很多研究中得到了很好地验证,但目前这种手术在我国开展的还不多,对全踝关节置换优缺点和应用前景,您有什么看法?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是一个热点。全踝关节置换在国内开展的比较晚,从03年医院首先在中华骨科杂志发表了一个13例全踝关节置换的临床经验,至今只有13年的历史。为什么在国内发展的如此缓慢?有很多客观的原因,这些客观原因导致了我国足踝踝发展缓慢。另外,足踝与其他关节不太一样,踝关节融合以前大家人为都是一个金标准。现在踝关节置换已经与踝关节融合的效果持平,在国外甚至已经超越了。国内做全踝关节置换的医生不多,但是我们都认为踝关节置换比踝关节融合更符合人体生物学,关节活动对其他关节的影响小。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比如假体不足,导致我们全踝关节置换的发展缓慢。
其实全踝关节置换是很有前景的,年英国一年的全踝关节置换达到例,美国由于FDA批准,有成千上万例的全踝关节假体置换在做。咱们国内10年LINK公司的start假体在10年期间采用了例,这是一个很可怜的数据。但是由于技术的学习以及我们的培训,大家越来越多的掌握了全踝关节置换技术。我个人认为全踝关节置换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景,所以我们需要耐下心来,认认真真的了解踝关节的生物力学,了解不同假体的特性,以及做一些培训,这样才能开展工作。我相信全踝关节置换是由很大的潜力的,在将来一定有会一个很好的发展。
Q4:我们知道,在今年的10月份,您在郑州与骨今学院合作开办了一期足踝手术技术专题研讨班,进行了一整天的系统授课,很多对足踝外科感兴趣的同道都报名参加了课程,而且反响很好。我想这样的讲课跟普通的学术会议演讲肯定是不同的,您能介绍一下这期课程的特点吗?
今年的10月22日在郑州与骨今学院合作开办了一期足踝手术技术专题研讨班。这一天的会让我有很深的感受,我也没想到有如此高的热情,大家如此信任我,我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我的知识完整的奉献给大家。我觉得课程效果非常的好,比我的预期要好很多,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鼓舞。
我已经讲了20多年的课了,我知道讲课的层次与水平,让我用15分钟或半个小时讲清一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因为学习是至少学点新知识,学到的东西回去要用的,光讲几个病例,讲一些文献分析,他听了之后可能挺热闹,但是会去想遇到这个病人我怎么做这个手术仍然不会、授课听起来很热闹,但是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所以我就想骨今中外有这个平台,能不能讲点实战性的大家真正用得到的东西,当时我还认识不足,觉得能有四五十人来听就不错了,没想到能有人,而且他们都是自费来听这个课的,让我很感动,所以那天我也比较辛苦,讲了整整九个小时,下来的时候我腿都疼了。
当时比较兴奋,也不太知道,等下来之后就觉得很疲乏。但是我觉得值了,下来我跟骨今中外的工作人员也说了,这种活动真是太好了,效果非常好,我自己的反馈感觉也非常好。只有这样深入的讲课才能让大家真正学到东西。如果你真正想教给别人知识,那么我觉得这种课的形式是非常有意思的。你能花一整天的时间,就你一个人,把几个问题非常透彻地讲,大家学完之后回去就能按照你讲的,或者按照你的想法有所借鉴,就在临床中应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种教育形式还是非常可取的。以后我也建议他们这种课如果加上有条件的操作或者更多的讨论,我相信这种形式会更加有意思,面对面交流很多问题,因为平时太忙,没有机会跟你深入一些问题,一整天的时间,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一般的会大家都不愿意吭声,但是那天的会大家都很积极,问很多问题,会后还围着我问,说明他们有很多想跟你直接交流的。如果以后再有这种机会的话,我相信我还是会积极参加的,谢谢大家!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