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讲演系统张力的转折荐髂为例

北京重点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04561.html

治疗可以藉结构的典型变化,了解疼痛的症结,将之还原;不一定用手推拿每个疼痛部位,每根骨头调整。(新志愿者上台)如何决定问题在上或是在下,从上方开始松解或下方?骨盆歪掉,是手还是脚拉歪的?此人左边肌肉是顺的,右边拉歪了,知道是用手施力过度导致。触诊可从其胸大肌、手及整排肋骨的张力着手,胸部有拉力则肋骨歪斜,而从肋到腰的肌群如腹外斜肌、髂肋肌等亦会翻旋,因而推知道这歪斜的病因在上。甚至可知道特定的病位:肌肉是顺着排列下来的,所以愈里面的肌肉翻旋则知由下方肋骨而来,愈外愈前的肌肉则较上部。检查最重要的部位就是肠荐关节,是结构稳定存在的关键。肠荐关节错缝腰痛,当触诊浮起来转折的肌肉是在肠荐关节的上方或是下方。若荐骨尾端两侧肌肉绷住,那是脚部结构不对,当调足:拆足弓,解膝盖后方肌肉。针灸也当取足,勿取手。若是荐髂关节上方肌肉不对,问题从上方来,用针当取手勿取足。若弯腰会痛,表示一定有不当的牵拉,这是肋骨与骨盆间的对位错误,通常会是骨盆脱位。骨盆急性伤害分两种,一种是弯腰会痛,一种是后仰会痛。后仰不会痛表示荐椎与腰椎间对位正确,可以承受极限力量,但弯腰会痛则是肌肉拉住了,表示骨盆与肋骨脱位,髂骨歪斜。后仰痛而弯腰不痛则是与上述相反的情况,当找出痛点,并触诊荐椎位置,若用针当取脚,以解除不当张力,所谓「腰背委中求」,此时委中就有大用,取手无效。手痛者该不该调腰?若系统有不当张力,使筋骨凸起转折者,若张力一路向下,则不将足跟骨拆松,肘痛难愈。若躯干没有不当张力,单只手臂使用过度则易治,处理上肢即可。用针则刺局部筋膜较紧处。当医生的诊断与病症冲突时,问题多出在肚子。腹腔筋膜张力增加时可能拉动上方、下方,任何一方,很难预测,需要仔细触诊。胀气会使触诊发生困难。腹部常胀气厉害的当先用药调理,否则腰背痛难医。我临床开药一半以上机会开的是胃肠药:柴胡、枳实、厚朴一类。此类病人结构不对会影响消化吸收,胀气后又回头牵扯腰背系统,形成恶性循环。此时当用药物解除限制此一回馈机制,且要以内科的思路,松解张力为目的。但记得不要过用大黄来通,亦不要逢痛便是红花、当归等破瘀药。当视证开方,有时是湿阻,有时要用理中汤温养之。再回到手痛,若张力由中焦而来,连到桡侧,可刺合谷;若至尺侧,可刺后溪。QA:推拿做久会得「暗内伤」吗答:不是暗内伤的概念,但「杀敌一千,自损五百」。施加患者的压力会产生反作用力,由施术者的胸肋承受,而改变系统,筋膜牵扯影响到内部。有些伤科老前辈有心脏病理即在此。建议从事伤科人员练内家拳功(如八卦掌、太极拳)化解,并且减少出力,用引导的方式见势拆解扳机指用手法可解乎?答:把结构调对,肌肉调顺,囊肿卡住的部位慢慢会自己消掉骨折后何时可开始热敷推拿?急性腰扭伤可否热敷?急性发炎肿痛,若不红不热,可否推拿?答:任何时候都可推拿,只是看如何定义「推拿」二字。足踝急性扭伤,一定要把骨头还原对正,复原才会快。这可能只是拉一下把肌肉引顺,让受力正确即是,不一定表示用手揉搓推转。骨折时要将肌肉调对张力还原后才能真正把骨头接上,否则肌肉还原时的角张力会让骨头长歪;就算愈合了复健也难做。至于热敷,我不认为热敷有用,因为无法还原系统。至于冰敷,是受伤的大忌,绝对不可行。肌肉受伤瘀血,冰敷妨碍循环,让肌肉收缩使得错位更加严重,并增加结缔组织的生长。牵引治疗椎间盘凸出可行吗?答:不可以牵引,椎间孔是由上下两椎体交接形成。当下面一截骨头歪掉时,软骨受力不正确于是滑脱,加上椎间孔位置改变才对神经产生压迫。只要把结构挪正,椎间孔位置对了,压迫停止即可,也会自行修补挪动不会再滑动。九成椎间盘突出单边疼痛的患者的疼痛都可依此消除,只有两侧都痛者因软骨中央滑出太过压迫过深,骨架不一定挪得开;另外痛到身体变形自己浑然不知者亦难医。而西医的牵引只有单向,不考虑病因妄图用暴力拉开,结构曲度会因代偿而产生永久改变,长远来说是种伤害。拉了痊愈不痛的患者也多是休息后自行会痊愈的类型。压迫性骨折的调整?答:当先令患者躺下静养,待骨节长好。可先做的是将肋骨与骨盆肌肉系统松解对正,减轻局部压力,有助复原。但复原后容易酸痛是难避免的五十肩的治疗?答:五十肩属于真正沾黏,结构上歪斜将肌肉绷住,无法使力并且拉扯疼痛;这种痛不是沾黏的点痛,而是二头肌等牵拉引起的疼痛,治疗上会将肩胛肋骨松解,不去做撕裂的动作。虽然有些角度构不到,但不会痛。如此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沾黏会在三个月到半年间活动开来而自愈。患者站着不痛躺着痛,或相反,临床上的意义是?答:此难治,站着不痛是因为身体会找姿势代偿,躺着时身体被迫摊开,此时痛表示身体结构纠结得紧,没有松解缓冲的空间;站着痛躺着不痛,是身体站立固定的某些肌群产生错位或功能障碍,较好处理。脊椎滑脱可用手法治疗?答:此看新伤旧伤。旧伤通常已经固定,用挤的也回不去,反而造成新的伤害;但有人滑脱亦无痛觉者,所以大要肌肉筋膜系统是否顺畅可以使用,将其调顺没有疼痛。中年妇人睡到半夜手麻者原因为何?答:此腕部隧道症候群。更年期荷尔蒙分泌改变时,筋膜张力多少都会改变。可以借着调整结构缓解,也可借着内科方法、针灸,改善气血循环、理气、除湿,松解全身筋膜来改善。伤科用药的准则与拍打的临床效果答:有问题的肌肉因为循环差的关系,常会形成生理的死腔,形成许多纤维组织,治法当化痰瘀,当能收良效。但筋骨形成错误的共构后,用药化解较难,但可帮助松解。要透过触诊,知道结构的问题点所在,拍打就有效。但触诊当尽其精微,因此要把手保护好,拍打疗法又非中医师所宜。同理刮痧亦有疗效,顺着筋膜张力方向刮,筋膜受到刺激松解跳开,让肌群还原。但是愈大力反而制造新的伤害,与拔罐同,用力当愈轻愈好。不要用暂时的改善来作为处理方法的依据伤科手法身法伤科的传习有个问题-太强调「手法」。实际上,手法的根本是「身法」。手法的定义是解决患者病痛的相应方法,例如「扳」、「顶」、「推」与「拿」诸法;身法则是操作手法之时,医者该用何种身体的形来发力,以顺畅的施行手法,讲究的是施术者身体各部的位置与状态。探究身法还有个要点:施术者如何避免受伤,这重要性其实是凌驾一切的。伤科医师身体的问题(病痛)很多是比患者严重的!操作的时候不讲究身法,会在医师的身上留下许多后遗症,所谓「杀敌一千,自损五百」。我从与通霄师父学习后,手法便日趋轻巧。因为见到许多伤科老前辈做得浑身是伤,亦有前辈患心脏病过世,大概都是不讲求身法之故。早先伤科师傅都有习武的底子,深明力量的收发,不会留力在身上,承受反作用力的伤害。但这些透过习武与大量实做而来的体验与经验,一方面难以用文字叙述,一方面早期少有读书人投身伤科,因此也少有数据保留下来。现代医生一不习武,二无传承,这使不讲求身法造成的伤害更形剧烈!鉴于此,身法是在今天说明伤科手法前,必须要详述的,也希望在座各位伤科先进牢记。下列讲述松背的身法要领。伤科的处置依着医师的习惯,患者或坐或躺,但医师基本上是站着的。站时身体要松,施力时—例如推的动作,从患者身上回传的反作用力是由左右脚承受,如此医师身上的诸关节才不会承受力道。要其言便是太极拳的「沉肩坠肘」。任何的耸肩或绷紧动作都会导致反作用力留在关节,造成轻微伤害,积久便出问题。大致上的做法:如果是「铁板烧」的动作,在下压时切记勿施蛮力,膝盖与腰要松,身形顺着跟下去;或是「膝顶法」,不要将患者的手臂拉太紧,否则医师的上身会因此承受力量;将身形下沉引力向下,无使身体受力。扳腰时不要将力量留在自身腰部,扳时身形随着「垮」下,将力量泄到足底。除了沉肩坠肘以外,要注意脚步站稳。站稳才能让身体松开,即所谓「气沉涌泉」。站稳的脚创造出一个支点,力量才能泄到脚底,身体也才能松开。通常发力的手与脚是同边的(左手施力则左足在前),如此回返的力量才能经由对称劲泄到另一只脚。例如松背(患者俯卧)往前推时,由左足发力,医师的身体呈一弧型拱起(身体至此皆未承受力量),力量则泄到未发力一侧的脚底。总结上述为三个要领:脚要站稳、沉肩坠肘、以及发力时同手同脚。又患者坐姿时引其手臂,此时又当以后脚受力(可以不用同手同脚),若用前脚受力则诸力拮抗,身形便「死」。这抽象的叙述需要慢慢体会。松背我的治疗从松背开始。松背是治疗的前奏,也是是还原病人健康的基本步骤。例如网球肘的成因是肱、胛骨对位不确,胸椎为肌肉牵扯而偏离,肋骨翻旋,因此非得将全身系统从脚到背松解还原,才能有效处理局部问题,做精细的操作与调整,而真正在肘上处理的时间常不及百分之五。这种兼及全身系统治疗的模式,不只可以巩固疗效,对全身杂病,久治不愈的患者,尤其重要。松背若能彻底,约可完成一半的治疗,病人也一次会有一次的进步。从颈椎、胸腰间肌肉、胸肋关节到肠荐关节,都可借着摇动而松解归位。曾有位学弟的太太落枕,我花了十几分钟为其松背,起来还没治疗,落枕已经好了。松背主要达成两个目:松解肌肉与摇开关节。其要领还是在上述的身法:沉、缓、深,顺畅而不留力。同手同脚,全身松缓而力量受在后脚。对称劲在用时要以不发力之手当支点,所以当双手并用灵活操作,也最好将两手练到同等灵活易使,虽然不容易,却可让手腕、肘到肩,没有一个地方承受反作用力。拨法:松背依照处置的目的,可有多种手法,拨法用在筋出槽的情形下,找出肌肉翻旋的方向,从凹面向凸面将肌肉拨开。拨时并非在单点施压,而是翻动整条(群)肌肉,直到肌肉平整无凹面时(肌肉与肌肉间则摸不到界线),给予少许牵引力量,出槽的筋自能翻回。若将僵硬的筋结当成面团,揉之欲其软,虽然会暂时软些,但筋结永远在。俯卧的姿势因为容易左右翻滚摇动,行拨法的效果比坐姿好得多。手搭在患者背上,找到肌肉翻旋的地方,就去拨动它。若医者站在患者左侧,则时而拨左,时而拨右,小腿、大腿、臀部与背的肌肉都可,灵活用之。这摇,其实就是将肌肉翻带到一定的程度(未施力的一手固定一端,目的是将肌肉扯匀,若少了这手,肌肉随着患者身体滚动,是拨不开的),肌肉就会自己松开。此时医师当全身松弛,勿用肩膀的力量去顶、推。摇法:其下须影片配合方能理解,故删除下肢与骨盆疼痛黄庭演讲-台大景福厅-年12月14日林两传医师黄庭演讲地点:台大景福厅时间:年12月14日19:00本日演讲续前次(11/23),谈下肢与骨盆疼痛。疼痛有其结构性的因素,有从骨架、肌肉系统而来,或因组织牵扯、力线动态错误产生,构成运动上的障碍,疼痛因而出现,变样多呈(西医将疼痛分列另名,从治疗的角度看,意义不大)。综言之,就是筋、骨、肌、膜的结构不对。论足弓全身的筋膜是可以依着身体张力的变化而挪移的,而歪斜扭曲的筋膜,很容易锁在身体的两个地方:足弓与腕弓(手腕,其形亦上拱如弓)。因此,此二处亦是还原工作容易产生障碍的地方。最近我治愈了几位非常难处理的老病人,主要的处置是将他们的足弓形状彻底还原,改变了身体直立时的受力结构,由此解除疼痛。腕、足弓的重要可见一斑。正常的足弓(请各位看我的脚—具有完整的足弓构造)正常足弓的外观,在足背内、外两侧是圆滑的弧线,双足平行站立的时候,从后面看正常的腿足,其跟骨与跟腱对正于小腿肚中线,并垂直地面。「不对」的足弓足弓结构不正确有几个诊断依据:距骨与骰骨顶出:足内踝下的距骨到跟骨间应当平整,表示受力结构正确(此类人通常腰部少病,然少见)。若能摸到距骨突出的棱角,表示从胫骨、距骨、到形成足弓的骨头相互间受力不正确。不正确的系统透过股骨顶向骨盆的力矩会产生问题,下肢的肌肉也会承受不正常的扭、张力。此外足背因受力不均的关系,也不能形成平滑的弧状,触手可见骰骨突出。腓肠肌筋结、跟腱歪斜:足弓不只是解剖书上所绘韧带与骨骼的连锁。这弓之所以成形,是由接在腿骨上的多群肌肉悬吊维持住的。因此腿部前后两群肌肉的张力必须全等,才能维持正常的足弓。有正常足弓的人,胫前与胫后肌群是软的,摸不到一条条的肌束(引申:骨盆歪的人可以摸到大腿两侧硬挺的髂胫束,骨盆正的人则无)。如此则跟骨不受牵扯,跟腱可维持在垂直正中在线。足弓垮了,腓骨后的肌群就连带歪斜绷紧,腓肠肌两个头不再松软,张力亦不均等。胫骨与股骨旋转错缝:骨盆受力系统不对,触诊可摸到胫骨与股骨关节相接处的扭转错缝,膝关节周边肌肉张力增加而紧绷(这种旋转是造成退化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足弓受力也必定不正确。细译其中的道理:腰大肌从腰椎第二到五节横突接出,循腹内连到股骨内侧缘。换句话说,股骨外张的角度是被脊椎骨「绝对寻址」着。脑部前庭平衡的控制下,头身脊梁永远维持在正中线,因此骨盆一旦歪斜,股骨与骨盆便旋转脱位,造成周边张力增加。(同理,胸大肌从胸骨柄接到肱骨上,肱骨在某个层面上是给「绝对寻址」着;然而肩胛骨却会随着肋骨的形状上下滑动,这些滑动增加了肱、胛关节周边肌肉的张力。必须将肋骨的形状还原,肱、胛骨的相对关系才可能回复松解平整。)了解了上述道理,回头论述膝关节部份:骨盆上有多条肌肉连在膝关节以下的胫骨上,例如股直肌从髂骨接到膝髌骨上,股二头肌从坐骨结节接到胫骨。结论是:股骨透过腰大肌固定在身体中线,但胫骨受力的方向是由骨盆带动与决定。骨盆的位置不对是股骨与胫骨扭转错缝的根源。这种错缝升高了腘肌、腓肠肌等小腿肌肉的张力,而这种角张力便成了足弓结构不正确的原因。回过头来,下方足弓垮掉后,这些紧绷的松不开的肌肉会牵扯胫骨,反过头来控制骨盆,造成骨盆调动不易。即使用强力将骨盆拨回,下床走几步路又会跳回来。因此部分长年腰背痛必须松解足弓,才能彻底解决。足弓调整的依据每个足部的骨头必须调到能动,意指扳足向下之后内外翻(inversion,eversion),都可以到达极限,并且过程中每个相接的骨关节面都有对应的动态。这必须所有连接上小腿的肌肉都是松开的,才能产生如此宽松的动态。环踝触摸腓骨与胫骨必须平整,不得有棱角(其理述于下节踝扭伤)。腓肠肌内外侧肌肉必须同等松弛,不可有绷紧之处。接下来分论叙述:一、足趾痛(足大趾外翻、跖骨错位)足大趾外翻是大拇趾本节凸出于足内侧的症状,在周遭亲友间并非不寻常,媒体也常报导某明星因拇趾外翻进行手术。拇趾为何外翻?这得从足弓谈起。上文提到骨盆歪斜会产生不正常的压、扯力道挤垮足弓(跟骨与跟腱对上来会撇向小腿肚外侧)。于此状况下,身为身体受力终点的大拇趾,长期下来会给跖骨顶歪,指跖关节处外翻;反向可推,姆趾外翻的人骨盆一定是歪的。因此治疗上必须还原整个身体结构,腰椎、骨盆等,并且非调整足弓不可(若足弓韧带长期受力松垮,足弓垫的使用是必要的)。拇趾外翻,通常代表局部有肌腱韧带无法支撑的张力。如果选择用手术方式切削骨头,在局部承受的张力未移除的状态下,除了穿鞋较方便以外,根据我的临床经验,疼痛难得缓解,甚而加剧。正确的治疗,应当是还原整个骨架的受力关系。一开始的工作便是将足弓拆解松开,小腿的肌肉才能松解,整个张力下降后,凸出脱位的距骨才能合入,正确还原受力系统。二、足跟痛、足底筋膜炎用「炎」字来描述这类症状并不恰当,因为没有真正发炎,而是警告性的疼痛。足底筋膜炎与足根痛病同出而异名,患者主诉晨起踩地疼痛,疼痛程度通常随起床活动而慢慢的减轻。这是身体(大脑)根据传回的疼痛讯息,自行调整受力的「力线」,营造缓冲空间的结果。试着深压脚底足跟部位,正常情况是触不到骨头的。足跟痛的患者可以压到骨头,这是因为跟骨位置不对,上面附着的肌腱韧带张力增加,受压才在筋膜各处产生疼痛(病位可在足底远程、足跟与跟腱下端、足跟内侧等不一而足,依各人受力偏差角度决定,区分细节意义不大)。这是足跟痛的病因,也是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治疗原则如前述,必须还原足弓到骨盆的受力系统,足跟痛与足底筋膜痛方能解决。单纯处理局部疗效有限。三、踝扭伤(胫腓骨错位、距骨错位、骰骨错位)大约每廿个足踝扭伤患者,会有一位非常难处理。这与受伤时间长短无关,而关乎于身体结构状态。依照治疗的难易程度可分两类易治:外侧的腓距与跟腓韧带拉伤因为腓骨比胫骨长,对足外侧提供较好的固定保护,常见的足踝扭伤是足内翻引起外侧的腓距与跟腓韧带拉伤,这通常会是距骨脱位,休息一下,将小腿肌肉松开,牵引托开足部让骨头入臼,便能痊愈。如果脚扭转的角度再大,除距骨外,骰骨也将受牵连脱位。临床可见整个足背肿起、骰骨凸出。患者主诉「脚背比脚踝痛」。这类必须将骰骨归位才能治愈。足部骨骼因为四周韧带的固定,脱位的模式不可能是整块凸起或凹入,必定是骨块扭转而角边上翻(即所谓骨错缝的棱线),有上翻凸出的角落,其相对侧必然陷下,所以归位的方式不当从足背向下压入,而是从脚底将骰骨这「拱桥的砖块」陷下的部份顺着向上托起,脱位的骨头方能回正。以上两种伤害都应该一次痊愈。难治:胫腓韧带扭伤最难处理的是胫腓韧带扭伤,通常肿在胫腓韧带交接之处。先谈整体结构:髂胫束从骨盆向下接到腓骨头,因此腓骨与股骨有连动关系,而不完全与胫骨关联。当外力引起极限扭转,距骨向上顶时,因为距骨只是在胫骨下方转动,却会将腓骨顶开,腓骨与胫骨所受的牵扯力道既然不相同,翻转脱位的幅度也不相同。当伤者的骨盆原来歪斜,上述情况更会加剧。腓骨近端早因髂胫束的牵扯,与胫骨呈分离不稳定状态(触诊胫腓骨间韧带鼓鼓肿肿的,并且腓骨后缘肌键按压疼痛)。脚扭伤时,这种脱位让胫骨与腓骨远程更易挤开受伤。胫腓韧带扭伤通常伤及足踝的内外侧与前方韧带,正确的处理步骤应如下列:否则随着医师的错误处置,伤处常常愈加肿大无法蹲下承受力量(女士在日久伤处不痛后也无法穿高跟鞋,一穿就痛)。第一时间应该松解足弓。因为骰骨、距骨、跟骨相连接,如果不将骰骨松开,势必影响跟、距骨,导致距骨回正的空间不足。距骨还原后,顶着腓骨的张力才会消失挪正骨盆。修正自骨盆下行的系统张力,胫腓骨近端的张力减少,远程的关节面才能对正回来。急性足踝扭伤的处置,不管局部如何肿大,都必须要将骨头归位,完成后踝关节可受力能站,才算治疗完成。否则骨位不正,受伤韧带依歪斜位置修补,会产生大量结缔组织而致局部肿大,后续将骨头归位的工作也更形困难。因此第一位治伤的医师其实担负相当大的责任。四、膝关节屈伸障碍(脱位、退化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受伤)伤科可处里的膝关节疾患集中在脱位。上回提到用力拉、拖或撑地导致手部无法全范围屈伸的患者,病根是3-5肋脱位使三头肌张力增加,尺骨脱位;此时当松解肋骨,让肱、胛骨归位,三头肌张力正常后,尺骨鹰嘴才能滑入鹰嘴窝。这个模式同等发生在膝关节上,由股二头肌将胫骨拉脱位,致无法完全屈申。复原可从以下几个方向:松解小腿的胫腓骨的张力:我的师父在调整腿足时常会将距骨「退开」,治疗膝关节疾患辄推顶距骨。当时不明其意,后来才知道是松解受力系统的下缘,退其一端松开小腿肌肉,后续才能松解膝盖的受力系统。挪正骨盆:临床上许多腰部有问题者我都嘱其照X光,以明是否有椎弓断裂、椎体滑脱、肠荐关节变形长骨刺卡死、天生畸形等问题,评估预后(真正动手调整时还是凭借双手的感觉)。根据我的统计结果,膝盖无法屈伸的患者,其患肢同侧髂骨盆都会向外旋转。细思其理,从坐骨连出的肌肉,在大腿后侧由内向外斜出,由内侧接上胫腓骨。如果髂骨往外旋转,股二头肌的张力增加,就容易将膝关节拉脱位。治疗上将骨盆挪正即可。慢慢挪到对的位置,本来无法屈膝跪下的患者常可复原,完全不痛。若为外伤所致实质组织损伤,可见病人主诉顿跌后膝盖不能屈伸,在急性期可能会伴随局部肿胀,诊断依据如下列:整个膝盖肿大伴随紧痛感:单纯脱位。犊鼻与膝眼肿大凸出:可能在膝关节内部有十字韧带断裂(可进一步用抽屉试验检查)与半月板损伤。十字韧带断裂是否该用外科手术治疗尚待商榷;半月板损伤建议用保守的伤科疗法,可以回复到一定程度。若用手术治疗,就如同将积木削去一角,永远难以堆栈直上。髌骨韧带损伤:触诊髌骨韧带会有一凹窝,患者无法屈膝跪下。这还是牵涉到组织受力不对,因此伤处无法进行修复。这好比布疋松垂时很难用刀划破,即便划破也很容易修补;但绷紧的布面则易破难补。因此组织伤损最重要的不是上药消肿(我的诊所内难得为患者上药),而是还原结构以去除阻碍自体修复的转折与张力,肿自能消,损自能复(引申:骨架歪斜一定是连结其上的屈伸两侧肌肉不谐所致。因此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反之亦然。治疗上可以「藉筋调骨」并「藉骨调筋」,只因筋骨相依)。五、坐骨神经痛(椎间盘凸出、梨状肌症候群、椎间孔狭窄)坐骨神经痛分两种:梨状肌压迫的比例不高,大部分是椎间盘凸出压迫。我曾在治疗到接近痊愈的阶段,将患者腰椎挪正,坐骨神经痛便消失,再故意制造错位,疼痛便又出现,反复证验,表示确实是椎间盘与神经压迫。因此,治疗原则就是「把椎间孔弄到最大」。如果在患者疼痛的过程中,不论疼痛程度,只要有些姿势与情况下是可以不痛的,表示椎间孔周围肌肉在某种条件下可以挪出椎孔空间不让压迫,如此就有极大机会将患者调整到完全不痛。还原从肋骨、骨盆到腿的肌肉骨骼系统,调顺肌肉,平衡内外上下的张力,坐骨神经痛自然便痊愈。细分梨状肌症候群、椎间盘压迫、椎间孔狭窄其实意义不大。原来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把所有的出槽肌肉还原后,椎间孔自然会打开。西医接诊大概是先做MRI,接着牵引,不行就开刀取出压迫的软骨,将两、三节椎间关节固定。这种治疗的结果可能是用永远无法治愈的腰痛取代了原有的神经压迫痛。这情况极类似腹腔手术病史的患者,腹直肌若被腹腔内的结缔组织沾黏住无法松解,其椎体便无法松解,腰痛则更形棘手。无时无刻、任何姿势皆疼的患者,因为挪不出空间予神经,预后较差。比例大概十个有一个。小记:西医常用类固醇合麻醉剂施打疼痛的梨状肌得到缓解。这不是因为缓解梨状肌本身的「发炎」,而是缓解了整个肌肉系统的张力,增出了椎间孔的空间,减少压迫。六、坐骨结节痛坐骨结节痛病人的主诉通常是:「医师,我坐硬的椅子屁股好痛!」这是附着在坐骨结节上的肌腱韧带拉歪了,绷紧疼痛,不需要去考虑西医关节滑液囊发炎的理论(膝盖脱位后鼓出的贝克式囊肿,与膝盖受力不对,过度磨损产生的退化性关节炎,甚至与足跟痛同样,都是骨盆歪了。只要将不动的弄动,肌腱受力线对了以后,都会大幅改善)。坐骨结节痛的患者,同侧股骨上的肌肉一定有翻旋的情形,甚至摸到股骨歪出的棱线。此时当还原骨盆受力结构,将骨盘挪正,股骨与坐骨对位关系正确,方能痊愈。另外,坐骨结节痛刺阿是穴疗效不好。骨盆与股骨的诊断与调整骨盆歪斜的诊断,主要看二头肌。骨盆歪了力在线下延伸,触诊股骨必定是歪的(骨头的位置如果是对的,附着于其上的所有肌肉必然是松弛弹性的,没有凹凸面一类肌肉不正常紧绷的情况)。此外股骨歪斜膝盖受力不对者,股四头肌必然高高肿起一团。股骨与骨盆在什么样的标准下可以算是调整完毕?调整当在股骨转动、身体动态的过程中,寻伺肌肉平整的棱线,定位股骨正确的位置。当以肌肉为准,而非单独骨头本身(当然,触诊大转子不能有棱角出现,出现就是不对)。首先,股直肌应松软服贴,没有不当的张力鼠蹊内侧的髂腰肌(髂骨内上缘到股骨内侧)与腰大肌(腰椎横突到股骨内侧)共享止点,头端的张力应当均等,表示连结腰椎的腰大肌与连结骨盆的髂腰肌已经对位完毕,股骨相对于骨盆的位置便是正确的。调整完毕复查时,当确认两件事大转子是否触手圆润,没有棱线凸起坐姿时荐椎下段与股骨间的肌肉摸起来松软空洞,没有不当张力。若有张力筋结一类(在肢体活动过程中不能动的肌肉),表示股骨与中轴系统(以荐椎代表)的相对位置不正确(我调腰时习惯检查整个荐椎,看是否有错位或棱角;如果上缘角不对,表示荐椎与其上方的肌肉对应关系有问题;若是下方两侧肌肉紧张,表示股骨与腿足肌肉有问题)。曾有人问我,如何知道膝关节位置正确与否?其实膝关节位置不对时,接上来所有肌肉的棱线与交界点都不对,摸那里都会知道。小记:肱骨的正确位置同于股骨,也是由周边肌腱顺逆来决定。肱骨调好的定义应是内收肌与外展肌群张力均等,触诊腋下摸不到出槽的筋(如此肱、肋、胛骨会在正确的相对位置),才算调整完毕。然而光是调顺肌腱,让肱、胛骨取得正确的相对位置,并不足以论其为治疗完成。因为肋骨的形不对,患者手臂动几下,筋骨必然又错回原来的位置,开始疼痛(见11月23日演讲)。所以一定要还原肋骨正确的形,疼痛才能真的好。七、尾椎痛(压迫痛、活动痛)尾椎痛分两种,一是久痛,一是新伤。女性因为骨盆结构的关系较容易撞到,男性少见。我的荐椎因部队训练跳箱的关系受伤凹入,但廿多年来从来不痛,因此怀疑整脊理论将伤骨「勾」出来的作法是否必要。荐椎透过尾骨耻骨肌绕过肛门,接在耻骨上。每张骨盆侧面X光片上,不论荐椎体与骨盆如何歪斜,荐椎的尖端必然朝向耻骨联合。荐椎从侧面看呈现圆滑的曲线,撞伤后就会有个转折。治疗上要将整个骨盆调对,让原本歪斜的荐椎体回正以消除伤处转折产生的张力(只要中央的轴线是对的,背沟能对正臀沟,尾椎无论折入的角度多大都不会痛),而不是将荐椎勾出求其与上方荐椎体相符(如此处理虽然痛楚会少些,但是因为张力仍在,尾椎还是会折回来,有患者反复勾三、四次而不效者)。治疗到就算在硬椅子上滑动也不疼痛才算完成。尾椎痛属久痛的,通常压到才会痛;但若为新受伤,则坐、起、抬脚都会痛。这是因为荐椎上接出的肌肉(如梨状肌接到股骨)在抬腿时牵扯作痛。即便是尾椎骨折,治法还是一样-将骨盆挪正,肌肉理顺,到患者能蹲、起、走不痛(坐时仍痛难免,因为骨头还没长好),便算完成,这是可以做到的。八、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常有不能俯仰给抬进诊所的,经验上都可以在一次治疗后走出诊所。病人主诉少见因暴力拉扯撞击而受伤的,多是小动作如「弯腰捡10元就扭伤了」或「转身拿一本书就不能动了」一类。我认为如此严重的疼痛多是来自小的肌腱脱位,但因患者本身筋骨濒临歪斜,肌肉绷紧僵硬,在没有缓冲空间与替代收缩肌肉的情况下,脑部于是下达指令让附近的肌肉收缩痉挛,保护受伤的小肌腱不被拉伤。此时原本歪斜的骨架被成片痉挛肌肉牵扯,恶性循环互为因果,全身便卡住不能动了。落枕同理,多发生在连续几天的疲惫少眠,肌肉僵硬的时候。针灸可以透过筋膜的传导松弛肌肉,因此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是有效的(陈旧性腰痛因肌纤维沾黏与骨架卡死的问题,针灸少效)。伤科手法便是顺着筋膜张力的方向找到症结点松解还原便可。九、腰荐椎痛(肠荐关节痛、腰荐关节各种活动痛—前弯、后仰、旋转、躺久晨起痛)腰荐疼痛可分为两类:前弯会痛后仰不痛:因为骨盆歪了,骨盆与肋骨间的肌肉对位不正确。通常主诉痛在一侧,触诊患侧常可发现肋骨凸起不平整,而肠骨上缘有棱线积压一团(棱线代表错位,因为此错位使肌肉回不来)。后仰不痛表示荐椎与腰椎间对位是正确的。前弯不痛后仰会痛:表示荐椎与腰椎间脱位,后仰时会挤到,无法顺利让脊椎形成后弯的弧线,而有些转折点卡住肌肉产生疼痛。肠荐关节的调整肠荐关节调整完成后不一定是要完全平的,但至少接在荐椎上面的肌腱韧带必须是松的(述于坐骨结节痛一节)。要确认肋骨与骨盆间的对位正确,后腰肌群的张力必须是正确的。复原方法必须要坐姿或站姿调整腹内、外斜肌(躺着不行)。以下总结调整荐椎的标准,是由软组织张力的正确性决定:荐椎上缘肌肉张力正确腹内、外斜肌张力正确荐椎下缘两侧肌肉张力正确

心尊门易学协会,是一个从易学研究与运用、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组织。欢迎爱好易学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vyouyt.com/bgyy/7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